0755年12月16日 安史之乱爆发

在1259年前的今天, 0755年12月16日(农历冬月初九), 安史之乱爆发。

唐朝天宝十四载十一月甲子日(755年12月16日星期二), 身兼范阳、 平卢、 河东三节度使的安禄山发动节度使之士兵及同罗、 奚、 契丹、 室韦、 突厥等民族组成共十五万士兵, 号称二十万, 在范阳起兵。 天宝十五年占领长安、 洛阳, 进入安史之乱的最高峰。

经过

(一)范阳叛变——杨国忠与安禄山不和, 安禄山恐杨国忠对己不利, 遂以讨杨国忠为借口, 在范阳叛变, 安禄山一路南下, 不足两月, 已攻陷洛阳, 自立为燕帝, 国号燕。

(二)肃宗即位——安禄山破潼关, 活捉守将哥舒翰, 直入长安。 玄宗仓惶入蜀, 行至马嵬驿, 军士哗变, 杨贵妃被逼自缢, 太子李亨即位灵武, 是为肃宗。

(三)禄山被杀——不久, 安禄山被长子安庆绪所杀。 郭子仪得回纥之助, 收复长安和洛阳。

(四)思明叛变——史思明降唐, 受封为范阳节度使。 唐室恐怕史思明再反, 欲将之消灭, 究泄, 史思明遂反叛。

(五)思明称帝——郭子仪李光弼进击安庆绪, 包围邺郡, 史思明带兵援助安庆绪, 合并其兵, 回范阳, 称大燕皇帝。

(六)平定乱事——史思明与李光弼相持年余后被养子史朝义所杀。 李光弼再借回纥兵, 大破史朝义史朝义部下田承嗣、 李怀仙降唐, 史明义被杀, 安史之乱遂告平定。

影响

安史之乱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 其影响大致可以分为下列几点

第一, 战乱使社会遭到了一次浩劫。 《旧唐书·郭子仪传》记载: “宫室焚烧, 十不存一, 百曹荒废, 曾无尺椽。 中间畿内, 不满千户, 井邑楱荆, 豺狼所号。 既乏军储, 又鲜人力。 东至郑、 汴, 达于徐方, 北自覃、 怀经于相土, 为人烟断绝, 千里萧条”, 几乎包括整个黄河中下游, 一片荒凉。 杜甫有诗曰: “寂寞天宝后, 园庐但蒿藜, 我里百余家, 世乱各东西”。 这说明经过战乱, 广大人民皆处在无家可归的状态中。

第二, 安史之乱, 使唐王朝自盛而衰, 一蹶不振。 此后实际上统一的中央王朝已经无力再控制地方, 安史余党在北方形成藩镇割据, 各自为政, 后来这种状况遍及全国。 安史乱起, 唐王朝分崩离析, 已经没有力量镇压这次叛乱, 只好求救于回纥以及由少数民族出身的大将。 当史思明之子史朝义从邺城败退时, 唐遣铁勒族将领仆固怀恩追击, 仆固与唐王朝有矛盾, 为了私结党羽, 有意将安史旧部力量保存下来, 让他们继续控制河北地区, 使安史旧将田承嗣据魏博(今河北南部, 河南北部)、 张忠志(后改名李宝臣)据成德(仿河北中部)、 李怀仙据幽州(今河北北部), 皆领节度使之职。 这就是所谓“河北三镇”。 三镇逐渐“文武将吏, 擅自署置, 赋不入于朝迁”, 把地方军事、 政治、 经济大权皆集于一身, “虽称藩臣, 实非王臣也”。 以后其他地区, 如淄青(今山东淄川、 益都一带)李正已, 宣武(今河南开封、 商丘一带)李灵曜, 淮西李希烈等皆各自割据, 不服朝廷管理。 这些方镇或“自补官吏, 不输王赋”, 或“贡献不入于朝廷”, 甚至骄横称王称帝, 与唐王朝分庭抗礼直到唐亡, 这种现象没有终止。

内容版权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网上整理转发,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管理员进行删除。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renwujianjie.cn/guoxuewenhua/589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