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两会”选代表:只会摁表决器和鼓掌可不行

核心提示: 虽然这些代表并没有代表性, 但其素质要求并不低, 必须敢说话, 善表达, 有较强的参政议政能力和水平, 和稀泥、 当会油子、 只会摁表决器和鼓掌可不行。

本文摘自: 中新网, 作者: 王一, 原题为: 《董仲舒"提案"在古代影响最大白居易爱建言被贬》

从制度层面来说, 现代“两会”制度为我国首创, 古代中国是没有的。 但是如果从议事形式来讲, 古代中国也有类似的形式。

那么, 古代的议事的会怎么开?官员们又是如何表达民意的、 上交“提案”的呢?

在“集议”上, 议案很难“一致通过”

古代中国虽是皇帝一个人说了算, 但“一个人拍脑袋”难免有局限性, 才有了“朝参”和“集议”这两个会。

“朝参”由皇帝亲自主持, 是小范围的。 原本是百官进入皇帝的办公大厅(朝廷)参拜皇帝的一种形式, 古装戏中常出现的君臣在朝廷上问答的场景, 其实就是“朝会”。 一般在进行重要的人事任免和重大的工作安排、 典章颁布时, 皇帝都会开“朝会”。

“集议”则由大臣主持, 皇帝一般不参加。 集议实际上是应皇帝的要求或同意才开的, 其规模可大可小, 参会者的范围比朝参复杂。 集议通过的议案都是要认真执行的, 与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功能有点接近。

在“集议”上, 议案也很难“一致通过”, 有时还会出现“经年不决”的现象。 西汉末年的王莽新朝, 有一次集议的议题之一是讨论并颁布官员的工资制度, 结果集议了好几年, 也未能拿出各方都能接受的意见。 由于政策迟迟不能出台, 导致上自公侯、 下至小吏都拿不到工资, 即所谓“皆不得俸禄”, 实在罕见。

如果汉朝也有记者, 肯定会这么描述公元前81年在汉朝长安举行的一场意义重大的会议——史称“盐铁之议”。 但事实上, 这次“盐铁会议”, 是一场观点尖锐对立的大辩论, 辩论的焦点是: 盐铁要不要取消专卖?这也是一次非常著名的集议。

会议时间在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二月。 会上, 60余名由相当于今省市一把手的郡国国主推举出来的地方和基层代表, 与以御史大夫桑弘羊为首的驻京高级干部代表, 进行面对面的激烈辩论。 另有鲁国万生、 九江祝生等六十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贤良”、 “文学”, 即知识分子身份的所谓“民意代表”应邀出席。

会议由时任丞相的田千秋主持。 地方和基层代表们对盐铁官营、 平准均输、 酒类专卖、 货币发行等多项政策提出了尖锐批评, 强烈要求废除之。 桑弘羊深得汉武帝的信任, 曾统管中央财政近40年, 是这些政策的实际制定者, 对“贤能”和“文人”的否定意见不以为然。

内容版权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网上整理转发,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管理员进行删除。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renwujianjie.cn/guoxuewenhua/588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