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2003年4月出版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第三部分“内容标准”历史(Ⅱ)中规定: “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 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
后来, 初审通过的几个版本的教科书都没有设立专节或专目论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而是通过古代中国商业发展历程的叙述有所反映。 这就需要教师自己总结归纳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不少实验区的教师反映: “自己归纳的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特点是否正确、 是否全面连自己都没把握, 怎么能给学生讲呢?”
作为人教版高中历史教科书的编者之一, 笔者想探究一下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希望能对广大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有所帮助。
特点要通过比较去发现。 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要通过与古代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商业发展状况进行比较, 然后才能发现。 经过比较, 笔者认为古代中国商业发展呈现五大特点。
第一, 中国商业的萌发、 形成很早。
在当今世界各国, 商业都是一个重要的国民经济部门。 它是联系生产与消费、 工业和农业的桥梁。 在今天看来, 没有商业, 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将受到巨大影响。 然而, 商业却不是与人类并生的。 人类诞生了300多万年, 而商业出现才几千年, 在远古漫长的岁月里, 人类社会没有商业。
到原始社会末期, 生产品有了剩余, 出现了社会分工以后, 在不同产品所有者之间发生了“以其所有, 易其所无”的交换。 这种交换的初始形态, 是生产者之间物与物的直接交换。 以后才有作为交易媒介的货币和居间的商业出现。 要认识古代中国商业的起源, 就得从物与物的交换谈起。
1930年, 考古工作者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发现的山顶洞人, 处于旧石器时代晚期。 在山顶洞里, 考古工作者发现有作为装饰品的带孔海蚶壳和撒在尸骨上的赤铁矿粉粒。 这两种东西都不是龙骨山所产。 海蚶壳产于渤海湾, 当时距周口店约四百里。 离周口店最近的赤铁矿产地也有二三百里。 这两种东西, 如果不是山顶洞人从别处人类手里抢来的, 就是与别处人类“以物易物”, 交换来的。
从历史发展的总体情况看, 母系氏族社会时期, 在产品偶然出现剩余时, 才有氏族之间发生交换的可能, 但这只是偶然的个别的行为。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 农业和畜牧业普遍发展起来, 促使社会分工进一步发展, 交换就由偶然、 个别的行为, 转变成经常、 普遍的行为。 《易·系辞》说: “包牺氏没, 神农氏作……日中为市, 致天下之民, 聚天下之货, 交易而退, 各得其所。 ”市场的出现, 说明交换已经是经常、 普遍的行为了。 即便这样, 神农氏时代还不能算是有商业, 只能算是有商业萌芽。 因为它是生产者之间物与物的直接交换, 没有一般等价物充当交换的媒介, 也不是以牟利为目的。

内容版权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网上整理转发,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管理员进行删除。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renwujianjie.cn/guoxuewenhua/584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