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义和团:义和团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

义和团,原名义和拳。这个自发的反帝团体产生于19世纪末,以设拳厂、练拳术的方式,组织群众,反对外国教会。他的兴起和发展与外国教会的渗入密切相关。易州义和团,虽因地处偏远,兴起较晚,存在时间较短,但也经历了兴起、发展和结束的整个过程,并在反对外国侵略势力和清廷的欺压斗争中显示了自己的威力。

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闭关自守的大门,尤其是“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签订后,西方的教会再次获得了到中国内地传教的自由,内地的外国教会势力得到了迅速发展。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洋人借帮助清廷筹建卢保铁路机会,大肆在该铁路沿线扩大天主教活动范围,易州城乡的天主教势力这时也逐步得到了发展。一些外国传教士以建教堂发展教徒为名,指使骨干分子,强占良田,拆毁庐墓庙宇,甚至还有的拐卖人口,拉豪绅、土棍及刁横之徒入教,鱼肉百姓,人民愤恨至极。不少村镇针锋相对相继铺团。据原河北省文史馆员张彩亭先生(清末优贡生)生前记载,光绪二十六年(1900)春,易州境内北桥头村首先成立义和团,未及一年,相继铺团的已数十村。

易州义和团并非一处传来,其南部由保定传来,北部由涞水传来,东部由定兴之仓巨、曹村、石柱等村传来;或有“山东老团”来易州秘密活动之踪迹,如易州城南卓家庄一带就有“大师兄摆摆手,卓老兄跟着走”等流传。

由于清朝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在载漪、刚毅等人得势的时候,清西陵的宗室贵族、内务府官员以及绿营官兵也多介入了团务,附于“扶清灭洋”的大旗之下,此种情况,为其他州县所罕见。

易州义和团又分红团、黄团、蓝团,皆以红、黄、蓝三色头巾为记,各团人数不等,或20余人,或三四十人,或五六十人,团员大都是十七八岁至20岁年纪的青年。团内首领称大师兄、二师兄或三师兄,此外,设老师一名,司账一名。主持团务者称团头。

义和团旗帜

义和团之活动,搭棚请神叫“铺团”,也叫“立坛口”,神棚多设于庵观寺庙,内挂神像幔帐,供神如伏魔大帝关夫子、孙膑老祖、洪钧老祖、三清圣像、西天如来以及真武大帝等。或用黄纸书写神名,或用村社旧有灯棚神像,神棚悬挂对联多为庙宇旧句,也有因时事而作之新联,如北奇社义和团棚联,为管事李培泗所写:“壇祀诸神祈神庥,祐我神州万里河山臻乐土,剑劈洋鬼除鬼蜮,殄殛鬼类千秋王化震寰球”,又如西关团神坛棚联为后部营房差官扬从厚所写:“万祖千佛下九天澄清四海殛五鬼,七星百灵超三界安靖八荒扫二毛”。

各团制有团旗,团旗颜色依团名而定,旗为三角牙旗,上面八卦之坎字,团众头戴八卦巾,身穿八卦坎肩,带兜肚,所束腰带之颜色也与团旗相同。

内容版权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网上整理转发,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管理员进行删除。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renwujianjie.cn/guoxuewenhua/581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