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这个词的误读:只有进入四川后才被定名长征

“一送红军下了山,秋雨绵绵秋风寒。树树梧桐叶落尽,愁绪万千在心间……”

提到1934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的开始,有些人会想到《十送红军》的歌,以及乡亲们为部队送行的动人情景。其实,这首江西民歌描绘的场面并非长征出发。因为当时突围的决定只有极少数领导人知道。部队为避免暴露意图没有向指战员和群众说明要出征,出发也选择夜间而未惊动老百姓。长征开始后半个多月,国民党当局才知道主力红军已离开。

长征这样一个重大的战略行动,开始为什么要严格保密?这一决策又是怎样制定的呢?

“姓朱名毛字赤匪,江西人也”

红军放弃根据地远征,《长征组歌》的歌词说是“战略转移去远方”。离开辛辛苦苦创建的根据地,干部战士无不心情沉重。长征出发前,即1934年夏,毛泽东在中共粤赣省委所在地会昌进行调查研究和指导工作时,曾写下《清平乐?会昌》,其中“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两句,就表达了对中央革命根据地面临危机的忧虑心情。

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创建根据地,自1927年秋毛泽东率部上井冈山为开端。1929年初,因国民党军实行会剿,井冈山上缺衣乏食,毛泽东、朱德率部突围东进赣南、闽西,“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至1930年终于开辟出一块全国最大的中央苏区。中央苏区全盛时有21县300万人口,中央红军将近10万人。1931年11月7日,赣南瑞金城内还举行了一次“开国大典”,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毛泽东当选主席,朱德任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从此,“毛主席”一词传遍天下,“朱毛”也成了中国革命力量的象征。由于国民党在全国范围终日叫嚷要“剿灭朱毛”、“铲平江西赤匪”,许多封闭地区的士绅们还以为“所谓朱毛者,姓朱名毛,字赤匪,江西人也”。

在井冈山和中央苏区斗争成功的影响下,鄂豫皖、湘鄂西、川陕边、湘赣、湘鄂赣等地也创建了苏维埃区域和红军,苏区总人口近1000万,主力和地方红军最多时将近30万人。

然而,自1931年以后党内出现了照搬苏联教条的“左”的错误指导,国民党当局又倾全力“剿共”,南方革命根据地逐个丧失。1933年以后,以博古为首的临时中央在上海难以生存,迁到瑞金,在进行第五次反“围剿”时实行了政治上、军事上、经济上的一系列“左”的政策,结果无法打破敌军围攻,不得不突围寻找新的落脚点。

长征开始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一直随中央红军行动,途中仍发表宣言文告。尽管这个政权的家当只剩下马背驮的几个文件箱,其存在却象征着革命的红旗不倒。直至长征结束,中共方面才取消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府,迎来了全国团结抗战的局面。

内容版权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网上整理转发,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管理员进行删除。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renwujianjie.cn/guoxuewenhua/575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