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我认识的最聪明的人。他拥有世界上最悦目的智慧,因为他不仅深刻地思考着如何填补科学界的空白,而且还极其善于发掘新问题。他深入挖掘,敏锐思考,采用各种方法将碎片拼凑起来,创造一种新手段,使成千上万的科学家发现新问题成为可能。
—加州大学圣迭戈生物结构研究中心主任马克·艾利斯曼 2008年10月8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美籍华裔科学家钱永健与日本科学家下村修以及美国科学家马丁·沙尔菲共同获得今年诺贝尔化学奖。帮助他们获奖的是能发出鲜艳绿光的绿色荧光蛋白。钱永健获奖引起了华人世界的广泛关注。 出自科学世家的快乐“顽童” 钱永健是美国科学院院士、医学院院士,现任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化学及药理学系教授。这位祖籍浙江,1952年出生在纽约的华裔,是“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的堂侄。 事实上,钱永健出生于“科学家之家”,除了堂叔是着名的导弹专家外,钱永健的父亲是机械工程师,舅舅是麻省理工学院的工程系教授,哥哥钱永佑则是着名的神经生物学家,曾任斯坦福大学生理系主任。兄弟俩不仅分别获得过美国大学生中竞争性最强的两个奖学金:罗德斯奖和马歇尔奖,而且还在上个世纪90年代,双双成为了美国科学院院士。 因为家里有“一堆”工程师,钱永健自称为“分子工程师”,对于自己的职业,他说,“我似乎生来就要做这样的工作,走这样的道路。” 钱永健从小就对化学很感兴趣。小时候他的身体不是很好,因为气喘病只能经常待在家里,当两个哥哥在室外进行户外运动时,钱永健就在家里的地下室里摆弄瓶瓶罐罐,做化学实验。实验产生的鲜艳色彩让他着迷。为此,父母还专门为他买了一套化学实验用具。 不过,很快钱永健就对这一套安全的化学装置感到了厌烦,“在学校的图书馆,我发现了一本老旧的化学课本,里面有一些更有意思的化学实验。” 于是,钱永健开始“玩”起更危险的化学实验,甚至还接触过火药。一次,他和两个哥哥用火药自制了一个手榴弹,不过手榴弹最后没有爆炸成功,只是把家里的乒乓球台的一部分炸坏了,弄得满屋子的烟。 出于对化学的热爱,再加上天资聪颖,钱永健很小时就是众人眼里的“天才少年”。16岁那年,凭借一个金属易受硫氰酸盐腐蚀的调查项目,钱永健在美国全国性奖项“西屋科学人才选拔赛”中获一等奖。这项比赛现名“英特尔科学人才选拔赛”,是美国历史最久、最具声望的科学竞赛,参赛者以高中生为主,又称“少年诺贝尔奖”。此时,童年时代的钱永健就显露出了过人的科学天赋。不靠来自父母的压力,依赖自身对于知识和未知世界的好奇和渴望,钱永健走上了一条让自己充满快乐和成就感的科学之路。 得了“西屋科学天才奖”的钱永健,也获得了西屋奖学金,并进入哈佛大学学习。不过,钱永健在大学并不是一个“乖学生”。虽然哈佛是世界化学研究的翘楚,哈佛的化学系是全美乃至全世界最强的,可是这位化学天才少年,却对传统的僵硬的化学课程感到忍无可忍,十分失望。他开始去探寻其他学科,终于发现神经生物学十分有趣和引人入胜。钱学森堂侄钱永健:华裔才俊 名人故事
内容版权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网上整理转发,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管理员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