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历史上礼仪发展,五礼是哪几种

中国自古以来便是礼仪之邦,中国古代封建王朝也大多尊道重礼,儒家孔子便对礼极为推崇,后世王朝不断强化让礼制变得极其庞杂。就其外在形式而言,可分为吉礼、凶礼、宾礼、军礼、嘉礼五种;就内在精神来说,其核心则为宗法观念。

礼分五类达一说法,最早源于《周礼》一书,后来为历代礼学家所沿用。五礼的内容繁多,范围广泛,涉及人类各种行为和国家各种活动。下面主要介绍其中涉及国家政治方面的礼仪。

1.吉礼

吉礼,是对天神、地抵、人鬼的祭招典礼。吉礼为五礼之首,“礼有五经,莫重于祭。”按《周礼》的说法,吉礼是祝祈福祥之礼。吉礼的主要内容可归为三大类:第一是祭天神,第二是祭地抵,第三是祭人鬼。

天帝是中国神鬼体系中最尊贵、最有权威的主宰神,祭天之礼是古代最为隆重和庄严的典礼。它包括团丘把天、封禅、把日月星辰话礼。因丘是一座因形的祭坛,以象征天的形象。周礼规定,围丘建于国都南部,每年冬至举行招天大典。

封禅是指在泰山进行的祭祀天地的活动,是封建帝五神化自己、粉饰太平的一种手段。“朝日”“夕月“之礼,渊源很远,汉武帝时于太一坛合祭日月;魏晋南北朝时,正式确定了春分朝日,秋分夕月的礼仪,合条日月改为日月分祭。

上地孕育万物,同时土地也是国家的立国之本,有土则有民,无土则无民,因此,祭地之礼也是古代吉礼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礼仪中条地的正祭,是方丘条地,即在每年的夏至于国都北部水泽之中的方丘上举行的经典。此外还有祭祀社稷、山川之礼等等。

所谓人鬼之祭即指宗庙祭祀。宗庙是供给祖先亡灵居处的地方,古人认为,统治国家的权力既自天而得,又承袭于祖先,因而家国是一体的,祖先亡灵所居处的宗庙,自然也就成为国家的象征。对宗庙的祭祀,就是对祖先的祭祀,具有标志国家系于一姓的特殊政治意义,故而古代对宗庙的祭礼极为隆重。宗庙祭祀包括月祭、四时之祭等。

2.凶礼

凶礼是哀悯吊唁优惠之礼。《周礼‘大宗伯》说:”以凶礼哀邦国之忧。”此处的“哀”是“救患分灾”的意思,即以实际的措施抗灾救患,不限于表达哀悯之情。凶礼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丧礼哀死亡,以荒礼哀凶礼,以吊礼哀祸灾,以桧礼哀围败,以恤礼哀寇乱。

丧礼是对各种不同关系的人的死亡,通过规定的时间的服丧过程,表达自己不同程度的哀痛。中国是一个重视孝道的社会,子女为父母操办丧事天经地义,因而丧礼历来得到人们的重视。丧礼包括招魂、人棺、停棺、墓葬、服丧和丧服等方面。荒礼指自然灾害引起歉收、损失和饥谨后,国家为救荒而采取的政治礼仪措施:荒礼是历代统治者都注意研究的政治问题。荒礼主要包括散利、薄征、缓刑、弛力、舍禁等方面。吊礼是对同盟国或挚友遇有死丧或水火灾祸,王与群臣派遣使者去表示自己的慰问的一种礼仪。栓礼是同盟国中某国被敌国侵犯,城乡残破,盟主国会合诸国,筹集财贷,偿其所失的一种礼仪。恤礼是某国遭受外伤或内乱,其邻国给予援助和支持的一种礼仪。

内容版权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网上整理转发,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管理员进行删除。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renwujianjie.cn/guoxuewenhua/563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