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修筑长城,阻止匈奴南下

匈奴被驱逐后,如何建设永久性的国防保障,亦即 秦始皇巩固边防的谋略,为北击匈奴的后续步骤。修筑长城,移民实边,二者为巩固边防谋略的主要内容,当然还包括修筑直道等配套工程。
有关秦长城的工程布局,专家说法不一,这里只能择其善者而从之。

从战国中期开始,中原兼并战争日益加剧,游牧民族南下侵扰也日益频繁。秦、赵、燕 三国无法两面兼顾,于是各筑边墙,防备这些骑马的人。秦筑边墙始于秦惠 文王,成于秦昭襄王,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越六盘山、宁夏固原、陕西环县、榆林、神木,一直向北延伸,在内蒙古十二连城乡与黄河南岸相接。赵国边墙始 于赵武灵王,筑有阴山南北两道。燕国在秦开破东胡之后,也筑起一道边墙,西起内蒙古的化德与商都县之间,沿北纬42°往东,经辽东而到达今日朝鲜清川江入 海口,绵延1600千米。边墙,后来被称为长城。

秦始皇打算先服南越,再击北胡,蒙恬受命以后的职责是侦察敌情、修缮边墙、训练军 队,为打击匈奴做准备。此时所修边墙,主要是秦国边墙,即使有新筑,也不多,与后来大规模修筑长城不同。秦始皇二十六年, 秦朝疆土“北据河为塞”,应该是 指秦国边墙北至黄河南岸而言,而不是以整个黄河为北部边界,当时的河南地还在匈奴手中。

秦始皇三十二年秋,蒙恬收复河南地,在黄河南 岸过冬。来年春天,开始沿黄河内侧修筑工事,作为进退的凭据,也是秦朝大规模修筑长城的开端。这一段长城全长1000千米,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沿洮 河与黄河相依,再凭黄河东岸向北发展,一直到达黄河“几”字形的顶端,在河套地区与赵国所筑阴山南长城相接,大都借助黄河的自然天堑,沿河筑44城,差不 多20千米一城,加强河塞防御,即史书说的“城河上为塞”。主要修筑了44座城,估计还有若干烽燧,工程量似乎谈不上巨大。修这一段长城用了几年时间,现 在无法知道。

秦始皇三十三年,蒙恬渡过黄河,将匈奴逐出阴山,占领整个河套,开始修筑第二段长城。这一段长城从高阙往西南延伸,直至 与流沙相连,从遗迹看,已经到达宁夏北境。流沙就是今日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的总称,当时的面积应该没有现在这么大。这一段总长400 千米,以亭障为主,很像今天的据点式工事,而不是绵延的墙体。障就是戍堡,有围墙,只驻军,不住民。城比障大,军民混住。亭就是嘹望哨,相当于岗亭,常与 烽火台并用,大都设在高处,相隔十里。工程量似乎也谈不上巨大。高阙以东,主要是利用赵国的北长城,做了大量修复工作。这一段长城逶迤于群山之中,长约 500千米,还有赵国南长城(长约400千米),匈奴占据数十年,破坏严重,即使修复,工程量也不小。

第三段长城就是赵长城与燕长城的连接段,从内蒙古卓资、集宁(乌兰察布)一带往东,穿过兴和县北端,在河北围场县北部,与燕长城相连。这一段长400余公里,为厚实边墙,当是蒙恬新筑。

秦始皇长城的东段,基本沿用燕国旧长城,蒙恬只做了若干修复。而燕长城的辽东段,即从辽宁阜新起,一直到朝鲜清川江入海口,似乎未加利用。考古发现证 实,燕长城东段沿线出土的遗物,全是燕国与汉代特征,没有秦文化特征。换言之,蒙恬打败匈奴之后,威名远播,东胡不敢来骚扰中国,也没有力量来骚扰中国, 所以辽东段长城就没有利用。

秦始皇长城的西段,可以黄河为界,分为内、外两道。

内长城在黄河内侧,以新筑44城加赵国南长城为主体,起至临洮,沿洮河与黄河相接,然后沿黄河内侧北上(即蒙恬收复河南地以后,沿黄河内侧修筑的部分),在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穿出黄河,与赵国南长城相连,一直延长到呼和浩特以东。

外长城在黄河外侧,即蒙恬修筑的第二段长城,起至宁夏北境(也许起点就是贺兰山),在黄河外侧穿过乌兰布和沙漠,走在狼山之巅,在高阙塞与赵国北长城相 连,再依阴山而东,到达呼和浩特北部时,与内长城合龙,继续东去,就与蒙恬所筑的第三段长城连接起来,最终在河北围场县以北,与燕长城相连,构成一个整 体。

一般认为,内、外两道长城与秦国原来所筑而经蒙恬修缮的旧长城一起,构成保卫关中的三道防线。但自内、外长城筑成之后,秦国旧长城已经失去价值,所以到 汉武帝时就弃置不用了。因此,在说及秦始皇长城时,与其说西段有三道,不如说有外、内两道,也许更符合当时的情况。

不过,在西汉初年,冒顿单于建立匈奴帝国以后,他们再次南下,秦国旧长城还是发挥了作用。

今天能看到的秦始皇长城已经很少,而且都是名副其实的遗迹,比断壁残垣还断壁残垣。

简言之,秦始皇所修长城,名义上号称万里,其实是在充分利用赵、燕旧长城的基础上,适当增筑三段新墙,而构成一道绵延万里的新长城。增筑的三段新墙,其 中1000千米以新筑44城及烽燧为主体(黄河内侧),另400千米以亭障烽燧为主体(黄河外侧至流沙),完整增筑的厚实新墙只有400千米(赵、燕旧城 连接段),三段加起来,总长约1800千米,与“万里”相去甚远。

内容版权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网上整理转发,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管理员进行删除。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renwujianjie.cn/qinchaogushi/474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