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公结楚――墨守成规拒晋无功国运初衰

晋国相比,秦国社会文明进步的步伐要缓慢得多。
先说说晋国的情况吧!晋国从惠公时就开始开阡陌作爰(yuán)田; 晋文公时又 作三军、五军;晋成公时,新兴地主阶级开始掌权,奴隶主势力受到打击,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所以晋国国力发展很快,民富国强,远远超过了秦国。而这时,秦 国仍然墨守成规,保留着落后的奴隶制度。如前所述,东方诸国早已经废除了的人殉制度,在秦国还盛行不衰,秦国的统治者穷奢极欲,因循守旧,不思进取,秦国 的奴隶们处在 水深火热之中,备受剥削,生死无着,所以,在春秋末期,秦国开始走向衰落。

秦穆公生有40个儿子,穆公死后,由他的儿子继位做了国君,君号康公。

康公在位11年(前620年—前609),其时,秦国奴隶主统治阶级内部开始分崩离析,康公虽然算不上无能之辈,但其军功战绩却无法和他的父王相比,虽 然也曾几次与晋交战,但总归起来,还是胜少负多。当时就有一些奴隶主指责康公胸无大志,忘了穆公之业,说他治国无能,让他们“每食无余”。对此现象,林剑 鸣先生认为,这并非是康公故意为难大伙,而是由于奴隶制度衰落,康公也无可奈何。我也非常赞同林先生的观点,不过,我认为康公虽然武功不行,但却略有文 采,《诗经》里还留下了他的一首诗,我们待会欣赏一下,现在我们还是看看康公在位时与晋国的关系处理的如何。

如果用宿命论的观点来 看,康公也算得上生不逢时了。因为康公刚一上任,就碰到了一个颇为棘手的国际性事件。什么事呢?原来康公继位的时候,晋国国内发生了诸子争位的内乱。在康 公继位的前一年,也就是公元前621年,秦穆公去世的时候,晋襄公姬欢也去世了。晋襄公有一个弟弟叫雍,是秦国之女所生。公子雍住在秦国已经很多年了,与 秦国的宗室子弟多有交往。晋国的国卿赵盾认为太子年幼,只有几岁,担不起国君的重任,而雍比较有才干,和秦国的关系也好,把雍立为国君,对晋国好处多多。 于是,赵盾就想拥立雍为晋国的国君。赵盾拿定主意定后,就派大臣随会(即士会)到秦国来迎接公子雍。

秦国自然很愿意亲秦派的雍继晋君 之位,于是就主动派兵护送雍回晋国继承君位。但是,秦国万万没有想到,就在随会到秦国来接雍的时候,晋国太子夷皋的母亲穆嬴抱着太子跪到晋王宫中大哭大 闹,而且还跑到赵盾的家里来当面质问。穆嬴说,襄公活着的时候,曾经把这个儿子托付给你。当时他说,这个儿子能成大器,是托了你老人家的福,如果不成器, 也是你没有尽心尽力。现在襄公刚刚去世,难道你就准备不认账了吗?在穆嬴的软磨硬泡下,赵盾无可奈何,只得改变主意,立太子夷皋为晋君,号为灵公。

可是赵盾的这个改变,被差遣到秦国去迎接公子雍的两个大夫,也就是先蔑和随会都不知道,他们俩尽职尽责,辛辛苦苦地按照原来的计划,把公子雍从秦国接了 过来,和护送公子雍的秦国军队一道,浩浩荡荡地把公子雍送到了令狐这个地方。赵盾得知以后,为避免晋国内乱,于是就亲自率领军队在深夜里偷袭护送公子雍的 秦军。这次秦军人数较少,又兼是送君之军,所以战败了,一直被晋军追到刳首这个地方。秦军战败之后,迎接公子雍的晋国大夫先蔑和随会觉得赵盾 出尔反尔,背 弃信约,所以也就愤然地跟着秦军逃到了秦国。

上边所述的这场战斗,史书上记为“令狐之战”。公平一点说,这次战斗,晋军胜得很不光 彩,也使刚上任不久的秦康公觉得脸上无光。公元前619年,也就是康公二年,秦国觉得赵盾出尔反尔,使秦国丢脸受辱,于是就出兵攻打晋国,攻占了晋国的武 城,为令狐之战报了仇。在晋国这一方呢,自然不甘心武城被夺,于是就于秦康公四年(前617),发兵攻打秦国,攻占了秦国的少梁(今之韩城)。之后不久, 秦国再次发兵攻打晋国,攻占了羁马。两军在河曲交战,秦军又把晋军打得大败。公元前615年,秦国再次攻打晋国,赵盾率军迎战,采取高筑壁垒坚守以疲秦军 的战术,秦军久攻不下,难以取胜。随会给秦康公出主意说,秦军远来,利在速决,不能与晋军打持久战,康公听从随会的建议,先与晋军打了一仗,然后趁夜撤军 西归,无功而返。

秦康公一看晋国是块难啃的硬骨头,于是就转而向南,联合楚国共同对付晋国。公元前611年,秦康公发兵帮助楚国攻打 庸国,与楚结盟,联楚拒晋,此举被王夫之称为“深谋”之举。但是秦军此后又多次与晋国交兵,都是胜少负多,弄得朝野一片责怨之声。同时,秦晋交恶,也令赵 盾饱受责难。

秦康公之所以能够把晋国的相国赵盾搞得一筹莫展,主要是得力于逃到秦国的晋国大夫随会。为了把随会弄回晋国,赵盾采纳了 卿大夫臾骈的苦肉计,派善长权谋的魏寿余去秦国行计。实施苦肉计的时候,赵盾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命令魏寿余去镇守魏城。魏寿余拒绝执行,遭到赵盾一番狠狠 的“怒斥”。魏寿余当众受辱,回到家后借酒谩骂赵盾,收拾东西准备降秦。赵盾得到魏寿余手下人“告密”,当即命令大将韩厥逮捕魏寿余,并将其妻子关进监 狱。魏寿余逃到秦国,向秦康公诉说委屈,表示“忠心”,并献上魏城的地图户籍,说:只要派一位熟悉晋国情况的使者与其同往,再派一支兵马在河西接应,晋国 的魏城就唾手可得。利令智昏的秦康公对此深信不疑,就派随会同往。不料,魏寿余和随会一出秦国都城,就马不停蹄,直奔晋国而去。

康公在位20年,其间虽多次与晋交战,但他却不是一个绝情寡义的人,《诗经·渭阳》就记载了秦康公送别舅父晋文公重耳回国就国君之位时的甥舅情谊。其诗曰:

我送舅氏,曰至渭阳。何以赠之?路车乘黄。

我送舅氏,悠悠我思。何以赠之?琼瑰玉佩。

这首诗的大意是:我送舅舅归国去,转眼来到渭之阳。有何礼物赠与他?一辆大车四匹黄马。我送舅舅归国去,思绪悠悠想亲娘。用何礼物赠与他?宝石玉佩表衷肠。

康公在位12年去世,死后葬在(qǔ)社。

康公的儿子于公元前608年继位,是为共公。共公名稻,又名和,又名。共公在位只有五年,其时,春秋诸侯国之间的关系日趋紧张,楚国铿锵崛起,楚庄王 向北进兵,一直打到洛邑,并且询问 周朝传国之宝九鼎的大小轻重,图谋夺取周朝的政权。而秦国,此时国内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激烈,国运开始 衰落。

内容版权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网上整理转发,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管理员进行删除。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renwujianjie.cn/qinchaogushi/474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