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千古一帝”秦始皇嬴政的死亡之谜,有哪几种说法?

一种观点认为秦始皇死于惊恐劳累和外伤诱发结核性脑膜炎。

持这种观点的理由是:关于秦始皇之死,《史记》记述很多,分别见于《秦始皇本纪》、《李斯列传》、《蒙恬列传》等处,死因已明,无可置疑。

秦始皇自幼有疾,所以体质较弱。他为人又刚愎自用,事无巨细都要亲自裁决;每日批阅文书一百二十斤,工作极度劳累;加以巡游中七月高温,以上诸因素并发,促使他在途中病发身亡。至于他死于何病,有人认为他死于癫痫。癫痫发作一般分四个时期:起初头晕、胃部不适,继尔突然意识丧失,隔肌痉挛,面色青紫、瞳孔散大、呼吸暂停,然后全身肌肉抽动、口吐白沫,最后数十分钟才能清醒。郭沫若根据《史记当车赶到沙丘后第二天,赵高李斯发觉秦始皇已死去多时。秦始皇小时候患过软骨病和气管炎,壮年时患上癫痫(俗称羊角风),且经常发作。

公元前218年,秦始皇求仙药巡游来到阳武(今河南省原阳县境)的博浪沙附近,突然一声怪响,飞来一只大铁锤打在他身后一辆副车上,车被砸得粉碎。这是被人行刺所致。秦始皇惊恐症自此而起,以后便经常梦见与海中怪兽怪鱼作战,无以宁日。公元前211年,东郡(今河南濮阳)发现刻有始皇帝死而地分字样的陨石,秋天又发生使者被仙人截留,告之今年祖龙死的事件,就更加重了他的恐惧心理。在相卜者的指点下,他于公元前210年去作第五次巡游,一是为消灾避难,二是求不老之药。此次长途跋涉终使他累倒,在返回咸阳途中癫病发作,头部撞在座位侧边用来消暑的青铜冰鉴上,以致将冰鉴打翻,冰块四溅。于是,早年集聚于脑部的结核菌开始加剧活动,使之头痛、眩晕、发烧,而且消瘦得厉害和时常便秘、呕吐。由于当时受医疗技术的限制,此种外伤诱发的内在疾患,仍属绝症。加之长途劳累体制虚弱,更促成了病情的加重,故秦始皇死于沙丘,是多种因素促成的。

另一种观点认为他死于宫廷政变。

持这种观点的人主要是从记载秦始皇死亡情况的史书来推敲,发现了可疑之处。且持这一观点亦有胡亥赵高主谋之争。

胡亥主谋之说。

代表这种观点者当属郭沫若。他认为秦始皇是被少子胡亥所害。其理由是:其一,秦始皇虽然病倒,头撞在青铜冰鉴后,大脑与脑膜和前头骨发生了冲击,结核菌的威势乘着这外伤便突然地急进了起来,但不一定马上会死,大约在两三个礼拜内便要死的。这期间,从沙丘完全可以走到咸阳,而不应倒下几天便丢命。这便是问题的关键。其二,当时秦始皇虽然发烧,但意识还比较清楚。他回想起当初疏远公子扶苏和功臣蒙恬,心中很过意不去。为了稳定秦王朝,他便避开与之同游的李斯和狂妄自大的胡亥,亲笔写下了木简遗诏与苏扶:朕巡天下,祷词名山诸神,以延寿命,不幸归途疾发。

今命在旦夕,其以兵属蒙恬,与丧会咸阳而葬。此诏却让赵高派人专送上郡。赵高便与李斯串通,主张立胡亥,暗中把诏书改为赐死扶苏。蒙恬和以兵属稗将王离。因为扶苏、蒙恬当权后,他们不会有好下场。可是,他们没有料到,在他们怕秦始皇再次清醒过来而未敢将诏书送出时,秦始皇在沙丘过了一夜便死去了。他们第二天早上打开温凉车,看见始皇的右耳流着黑血,不知什么时候早已经硬得和石头一样了。郭沫若认为,这除了胡亥一人而外,连李斯、赵高都不知道,假如到了现代,解剖的小刀是可以发现出秦始皇的右耳里边有一条三寸长的铁钉的,故胡亥为争夺皇位暗害了秦始皇。

赵高主谋之说。

有学者认为,实际上赵高进行谋害的可能性比胡亥大,因为诏书、玉玺都在赵高手中,继承王位的决定权也掌握在他与李斯手中。而胡亥即使弑父,如果得不到赵高、李斯的配合,不仅得不到王位,反而有杀身之祸。而赵高常随侍在皇帝左右,趁机行事不露痕迹,所以比胡亥方便得多。

赵高的最终目的是要做皇帝,而他不能支配活的秦始皇,秦始皇第五次出巡途中病重,对他来说是天赐良机,只有在秦始皇死后,他才能假传遗诏,一步一步实施他的计谋。

秦始皇死后,赵高采取了说服胡亥威胁李斯的手法,三人经过一番密谋,假造秦始皇发布诏书,由胡亥继承皇位。同时,还以秦始皇的名义指责扶苏为子不孝、蒙恬为臣不忠,让他们自杀,不得违抗。在得到扶苏自杀的确切消息后,胡亥、赵高、李斯这才命令车队日夜兼程,迅速返回咸阳。为了继续欺骗臣民,车队不敢捷径回咸阳,而是摆出继续出巡的架势,绕道回咸阳。由于暑天高温,秦始皇的尸体已经腐烂发臭。为遮人耳目,胡亥一行命人买了许多鱼装在车上,迷惑大家。到了咸阳后,胡亥继位,是为秦二世,赵高任郎中令,李斯依旧做丞相,但是朝廷的大权实际上落到了赵高手中。赵高阴谋得逞以后,开始对身边的人下毒手。他布下陷阱,把李斯逐步逼上死路,李斯发觉赵高阴谋后,就上书告发赵高。秦二世胡亥不仅偏袒赵高,并且将李斯治罪,最后将李斯腰斩于咸阳。赵高升任丞相,由于他可以出入宫禁,特称中丞相。

由此可见,秦始皇之死,导演是赵高,而扶苏、蒙恬、蒙毅、李斯、胡亥等就是被他支配的牺牲品。

关于秦始皇的死亡,历史上众说纷纭,两千多年来屡有争议。到底是司马迁笔误还是他故意所为,给后人留下千古悬念,至今仍然无从考证。

内容版权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网上整理转发,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管理员进行删除。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renwujianjie.cn/qinchaogushi/363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