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之惑:揭秦始皇陵不能挖掘的秘密

秦始皇陵的地宫流传着无数神奇的传说,《三辅故事》曾记载,当年西楚霸王项羽曾以30万人盗掘秦陵,然而在挖掘的过程中,一只金雁突然从墓中飞出,这只金雁消失于南方。斗转星移过了几百年,到三国时期,有一个名叫张善的人在安南这个地方当太守,有人向他行贿,送他一只金雁,他立即从金雁上的文字判断此物出自始皇陵……

在中国人的思想中,讲究一个入土为安,就是无论一个人生前犯了多大的过错,从他死的那一刻起,一切了断,盖棺定论。在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掘墓鞭尸就是伍子胥掘开楚平王的墓鞭尸,而伍子胥也因此事被后人诟病一生,在他之后,历史上基本没有挖墓鞭尸的事情发生了。其次,中国自古有一个古训,那就是:盛世不挖陵。说是迷信也好,说是文化也罢,秦始皇陵就这样奇迹般地被保存到了现在。

当然,也有很多人会说,中国古代是有职业盗墓贼的,那些盗墓贼不会盯着秦始皇陵呢?不好意思,或许是秦皇陵太过诡异,或许是位置过于难找,1974年3月29日,当下河大队西杨村生产队的几位农民一镢头惊醒了沉睡的兵马俑之时,秦始皇陵唯一被发现挖掘的痕迹只有两条沟,据说是当年楚霸王留下的。真正的秦始皇陵,在目前看来,从未开启过。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秦始皇陵,在1974年重见天日后,为何未曾开启呢?

上个世纪50年代,明代万历皇帝的陵寝定陵打开的一刹那,五彩斑斓的丝织品瞬间失色,这个惨重的教训,成为了新中国从此不再允许发掘帝王陵寝的一个重要原因。(相关链接:皇帝一口棺材害死七条人命 大明万历皇帝陵寝挖掘始末),到了上世纪70年代,发掘闻名于世的长沙马王堆汉墓时,数量巨大、种类众多的纺织品和竹简帛书,也由于缺乏有效的现场保护技术,出土时光亮新鲜,出土后迅速氧化变色、变质、变形,造成了无法挽回的巨大损失。里面的科技问题在此不做赘述,我们只要知道,依造目前的科技条件,一旦陵寝打开,陵寝中的各类陪葬品将在一瞬间灰飞烟灭。即使有幸保留下来,也会失去原有的研究价值。

根据前面的教训,试想一下,开挖秦始皇陵墓,必然需要一个大于秦始皇陵的巨型无氧环境,这里先科普一下,秦始皇陵总面积为56.25平方公里相当于78个故宫的大小。其次,根据司马迁的记载,秦始皇地下陵寝中以水银象征百川江河,一旦水银泄露,其污染程度不下于核爆炸。所以,为了防止汞泄露,必须在这个无氧环境中深入地下水源层,抽光那边真空区域的地下水源,同时在真空环境中进行作业,这相当于在地球上建造另一个星球的环境还能开挖。

另外,秦始皇陵墓一旦打开,必然会是一场耗费数年的工作,雨季来临时,为了防水,要搭建一个棚子把考古工地罩起来防水。那么问题来了,要在地面上建一个把皇陵完全罩住的大房子,中间还不能有柱子,因为打桩立柱子势必影响地下墓室地宫结构,跨度几百上千米,也是难以完成的巨大工程。

内容版权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网上整理转发,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管理员进行删除。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renwujianjie.cn/qinchaogushi/304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