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称“纯孝”的苏过到底有多孝顺?苏过是个什么样的人?

“孝”是中国重要的伦理观念,是中华民族始终提倡的传统美德。这个观念十分重要,在古代可能成为一个官员升迁的依据,一个士子被上司举荐提拔的因由,成为大家评价这个人的依据。就算放在现代,大家自幼接受的教育也是要孝顺父母。长大之后,成家立业,有许多人在寻找自己另一半的时候,必须的要求就是要孝顺。可见“孝”,在中华民族的思想观念中占据多么重要的地位。

不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孝顺自己父母的人,都会受到周边人的赞扬。苏过是苏轼后苏门下一代中最出色的人物,文学成就很高,有“四苏”之一的美称。当时在苏家诸多兄弟中,苏过最为人所称道。大家称赞的不仅仅是他的才学,同时还有他“纯孝”的品德。

苏轼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是一个全才的人,在文学上成就很高,号称北宋文学史上成就最高的人物之一。文学上的光辉万丈,对立的却是政治上的一波三折和曲折坎坷。

苏轼在为官期间,曾经多次遭到贬谪。情况差不多是这样,被提上来,不多久受政敌打压贬谪,被提上来,不多久因为党争的关系又被贬谪。总之相比于他人的顺风顺水,青云直上,苏轼的仕途可谓是坎坷艰辛,一把辛酸泪啊!在苏轼多次被贬谪的时候,苏过一直陪在苏轼身边,给予苏轼心灵上的安慰。

绍圣元年,苏轼被贬到广东惠州。这个时候的苏过,正好是二十二岁,正是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奋斗,一展抱负的时候。许多人在苏过这个年纪你,凡是学有所成者,大多数都在为了科举考试你而努力奋斗。但是苏过在得知苏轼被贬惠州之后,毅然决然的抛弃了对名利的追逐,对爱情的追求,跟随苏轼一起来到惠州,过着清苦的日子。

他将年轻的妻子和弱小的孩子留在宜兴,自己前往照顾自己的父亲。这一走,一直等到三年后,才将妻儿接到惠州一家团聚。

这还不算,不久之后苏轼又被贬到海南一个小县城。刚和妻儿团聚没多久的苏过,将自己的妻儿托付给兄嫂照顾,自己背着书担,又陪同苏轼一起来到了海南。在语言不通,习俗不同的海南,苏过陪着苏轼一起过着锄田读书的耕读生活。

现代许多人对于自己的老父母,能给出的只是衣食无忧的生活,很少有时间多陪陪他们。大家都有自己各自的生活,在享受生活的时候,忘记了自己年迈的父母。别说见面,电话都很少打一通。这一点完全不能喝苏过这样尽心尽力赡养父亲相比,是值得大家反思的。

孔子曾经提出过这样一个说法,对待自己的父母,如果只是让他们吃饱肚子,那么和喂养牲畜又有什么区别呢?真正的孝顺,应该是用心去敬,去理解自己的父母,尽自己的努力去让父母感到高兴。这一点许多人都没有做到,但是苏过他做到了,所以被赞扬“纯孝”。

在苏轼被贬谪的日子里,苏过并不能在物质上让苏轼享受更多,但是他尽可能让苏轼在精神上得到满足。他不时写出诗文,交于苏轼赏析,不时大声读书,让苏轼知道自己不是孤单一个人。苏过陪伴了苏轼七年的贬谪时光,一直等到后来苏轼回到常州离世也未离去。

苏轼去世之后,苏家兄弟按照遗嘱将苏轼迁葬到郏城县小峨眉山。此后苏过便将一家人都迁到此地,为父亲看守坟墓。

除了孝顺父母,苏过还有许多其他的优点,比如说安与宁静、文采过人、甘于平淡不求富贵。苏过七岁的时候,就跟随父亲一起被贬到黄州,那个生活贫困,苏轼微薄的工资根本不足以负担家用,所以时常种菜贴补。苏过没有过上富庶的童年,幼年的经历让苏过有了这样一个淡泊宁静,不图仕进的生活态度。

内容版权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网上整理转发,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管理员进行删除。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renwujianjie.cn/lishirenwugushi/544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