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王振导致了土木堡之变和明英宗被俘吗? 王振如何造成土木堡战役败绩?

土木堡之变,是明朝时期无法忽视的耻辱,后人也必须为此警醒的事件。土木堡之变,明军大败,使得明英宗被瓦剌所俘虏。这次被俘,是中国封建历史上,又一次最高统治者,被外族俘虏的耻辱性事件。其让人痛心之处,比之宋钦宗宋徽宗二帝被金国俘虏不相上下。

这份耻辱来自于英宗被俘,而英宗被俘在于土木战役的失败,而土木之战的爆发和失败,与王振绝对脱不开关系。所以刻意说,是王振导致了土木堡之变和明英宗被俘。

瓦剌选择进攻明朝,是因为宦官王振不肯多给赏赐,并减去马价的五分之四,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所以侵扰边境。那个时候,瓦剌冒充人数,领取赏赐,的确不符合规矩。但是这种情况的出现,是因为王振前期的放任,逐渐养大了瓦剌的胃口。

永乐朝以后,蒙古三大部中瓦剌部逐渐控制和无良哈,统一蒙古三部,势力达到鼎盛。在瓦剌强大的同时,专权擅政的王振,不仅没有加强边疆防御,反而接受瓦剌贿赂,与瓦剌贵族进行走私交易。

瓦剌自从与明朝建立“通贡”关系以来,每年都派出贡使携带着良马等货物到明朝朝贡。依照惯例,明朝回赐要比瓦剌朝贡之物更多。于是为了得到更多的钱财,瓦剌部无视明朝定下的每年贡使不得超过五十人的规定,增加贡使人数。

王振因为接受也先的贿赂,对于逐渐增多的贡使人数视而不见,朝阳依照人头给予赏赐。渐渐的,瓦剌的胃口越来越大,每年贡使的人数达到了2000人。不仅如此,为了领取更多的回赐,还虚报人数到3000人。

这个时候,也不知是不是也先未曾贿赂,还是其他原因,王振不干了。他吩咐礼部按实际人数发给赏赐,又轻率地将瓦剌贡马削价五分之四,仅付给瓦剌索求诸物的五分之一。贡使没有得到满足,回去就像也先报告了此事,也先气愤之下,直接率兵进攻明朝大同。

注意了,在瓦剌进攻明朝之后,王振又开始作死了。不通军事的他,认为只要明英宗亲征,一定能威震瓦剌。而为了得到这份功绩,他不断怂恿明英宗,像他的先祖成祖那样,数入漠北建立赫赫军功。明英宗正是血气的年纪,因为信任王振,同时也崇拜先祖,最后决定亲征。

然而真实的情况是,当时的情况并不适合皇帝亲征。先不说是否有强有力的军队,粮草都是一个问题。

兵部尚书邝野和侍郎于谦,力言明军准备不够,劝阻皇帝亲征。吏部尚书王直也说:“如今秋暑末退,天气炎热,旱气末回,青草不丰,水泉犹塞,士马之用不甚充足。况且车驾既行,四方若有急奏,哪能尽快抵达。其他不测之祸,难保必无。万望皇帝取消亲征之令,另行选将前往征讨。”

但是这个时候,明英宗受王振蛊惑,完全不受劝谏。最后在两天之内凑合了20万大军,号称50万,胡乱配些粮草和武器,就匆匆出发了。期间随行的大臣,包括兵部尚书邝野户部尚书王佐及内阁大学士曹鼐、张益等100多名文武官员,仍然不放弃劝诫明英宗。然而受到王振蛊惑的明英宗,完全不管这一百多位大臣。将军政大权全权交给王振处理,王振于是下令抓紧时间前行。

明英宗亲征的消息传到瓦剌之后,也先先是佯装后退,等到明军继续前行之后,给予迎头痛击。明白中计的王振,下令撤退。明军在指挥无度的情况下,又平白折损了不少的士兵。最无语的是,在撤退过程中,王振突然想到大队人马经过蔚州,一定会损坏他家乡的田园庄稼,于是,又改变主意,火速传令改道东行,向宣府前进。

途中有人劝谏王振,如此一来,必定被瓦剌追上,不是撤退良路。但是王振不听,坚持向宣府前行。等到明军刚到达宣府的时候,瓦剌军队也追了上来。

王振在派大将前往阻击的时候,害怕自己搜刮的财物受到损失。于是不顾明英宗和十万大军的安全,下令在土木堡宿营。最后瓦剌军队,在土木堡占据水源。在明军口渴难耐之时,假装让出河流,随后迎头痛击,全歼明军。而明英宗突围无望,最后被俘虏。

值得一提的是,早先为了赚取财物。王振和亲信,甚至制作箭矢刀剑,走私给瓦剌,使得瓦剌军事实力得到进一步增强。王振用他的贪婪和无知,将明朝推向了灭亡的沼泽。虽未死,却也离死亡不远了。

内容版权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网上整理转发,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管理员进行删除。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renwujianjie.cn/lishirenwugushi/543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