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是中国古代名人,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航海家和外交家,同时他也是一位太监。
太监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殊人群,一般来说大家对太监的观感都不是很好。毕竟在出名的太监中百分之九十都是奸宦、权宦。郑和能脱颖而出,青史留名,留的还是好名声,可见他功绩有多大。
郑和下西洋的故事,大家听的一定都不少。本文不为大家介绍郑和的丰功伟绩,纯粹是前几天突发奇想,想郑和下西洋或者入宫前是干什么的,然后查了查资料,顺便就给大家介绍一下。
郑和原本姓“马”,出生在一个富有冒险精神和忠实信仰的家庭中。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曾跋山涉水朝觐麦加,被当地人尊称为“哈只”,意为朝圣者。
郑和母亲温氏,是一个温和贤良的母亲,将他和哥哥姐姐都照顾的很好。马家在当地有些名望,所以郑和小时候的日子过的挺舒心幸福的。
别看郑和后来当了太监,但他不是因为家里贫穷。郑和祖辈上还是官宦家庭,元朝初年迁居云南,成为元朝云南王麾下的贵族。
洪武十四年,朱元璋出兵云南,消灭元朝的残余势力。马家是元朝云南王麾下贵族,自然牵连其中。在战乱中,年仅十一岁的郑和被明军俘虏,随后受阉割之刑,在军中做秀童。
14岁的时候,郑和进入北平燕王府。因为聪明邻里,朱棣觉得不错,于是就将他留在了身边。日子久了,更觉郑和不错,逐渐成长为朱棣心腹。
既然朱棣重视郑和,自然会培养他。在燕王府的时候,郑和得到系统的学习。因为得到朱棣允许,可以随意的阅读府中藏书,郑和进步飞快。
但凡有期盼之人,尽管跌入淤泥,也想爬出来。郑和虽然被阉割,但却抓住时机,勤奋学习,充实自己。
在努力学习之下,郑和成了学识渊博的人。聪明伶俐而又学识丰富,郑和总能出色完美的完成燕王委派的人物,得到朱棣重用,“内侍中无出其右”。
朱棣发动靖难之役,谋图江山的时候,郑和也立下大功。他在这场战争中有战功,所以战后得到朱棣封赏,赐姓“郑”,此后由马和改名郑和,以纪念战功。
除了赐姓之外,郑和还被升为内官监太监,相当于朝中四品大臣,史称三宝太监。
郑和受阉割之刑的时候才11岁,自然不可能留下子嗣。而他之所以会有儿子郑恩来,是他的哥哥马文铭怕他后继无人,所以将自己的儿子过继给了弟弟,这才让郑和得以享受子孙香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