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晋败楚――助周驱戎威镇中原独霸西戎

前边讲过,虽然秦国晋国在此期间也有过小的战争,但总的来说,春秋时期秦晋之间的关系是比较和好的。 秦穆公先东后西,以和养战的战略与战和相济的灵活对外政策,极大地改善了秦国四面受敌、危机重重的恶劣处境。
秦国这一时期蒸蒸日上的政治形势相比,东周王室的政治地位却一天天地衰落下去。公元前652年,周惠王逝世,他的儿子襄王郑登上了天子之位。但是,处 在“礼崩乐坏”之际的周襄王的天子之位很不稳固。公元前649年,周襄王的继母惠后所生的儿子叔带竟然和戎国、翟国一块起兵攻打周襄王,并且一直打入王 城,周襄王逃到了郑国的邑,处境非常不妙,天子之位岌岌可危。

周天子的危机,却为秦穆公参与中原政治提供了天赐良机。面对这个既能 占领土地,扩大地盘,又可以向周王室邀功请赏,提高本国政治地位的大好机会,秦穆公毫不犹豫,联合 晋文公以助王室的名义,派出军队攻打诸戎,并且帮助周襄 王反击叛军,杀掉了带头反叛的叔带,解救了东周之围。同时,秦国和晋国的西北边境地区,也经常受到允姓陆浑戎的侵袭,为了两国边境的安全,秦穆公与晋文公 共同出兵,将他们驱逐到了伊川一带(今河南省陆川县)。由于秦国在救助东周和攻打戎狄中的英勇表现,因而声威大振。

这年秋天,晋国主 动邀请秦国一块去伐(ruò)(今河南省淅川县),借以抗拒楚国。秦国欣然前往,但在具体进军过程中,秦军却拒绝晋军参战,单独攻打地,想吃独食。秦 军这次攻打,使用了这样一个计谋,即秦军把自己的兵卒化装成被晋军俘获的楚军将士,列在城下,炫耀战果。城上的兵卒一看秦军俘虏了那么多的楚军,以 为楚军战败了,就投降了,秦军俘虏了真正的楚军将领,取得了很大的战果,声威大振。晋军呢,眼看着胜利战果落入秦军之手,只能徒唤奈何,无功而返。

在此之后,秦军又积极参与了齐、晋、宋联军,和楚军会战于城濮(pú)(今山东省濮县),并在此地大败楚军,晋文公由此称霸中原。虽然晋国赢得了霸主地 位,但是,秦国在这次战役中的英勇表现,也给参战各国留下了深刻印象,也因此受到其他诸侯国的礼遇,参加了公元前632年和公元前631年的诸侯国会盟, 政治地位得到了很大提高。

秦与晋时战时和,均以功利目的为准绳,有利则和,无利则散,争利则战。这一点,在秦晋攻打郑国一战中表现得最为突出。

如前所述,公元前630年,晋国为报复郑国先前对晋的无礼,利用秦穆公急于向东方扩张称霸的心理,借机约秦国一块去攻打郑国。秦晋两国军队到达郑国城 下,把郑国国都围了个水泄不通,眼看着郑国就要灭亡了,这时,郑国派烛之武出去解围。烛之武半夜从城墙上缒下来,见到秦穆公,说道:“今天郑国肯定要亡 了,如果郑国亡了以后对秦国有好处,那也罢了。但郑国亡后对秦国并没有任何好处,只是扩大了晋国的势力。晋国越强,对秦国的威胁就越大。如果保存郑国,那 么,郑国作为东道主,一定会招待好秦国的使节。晋国贪得无厌,占了郑国以后,一定会向西扩张,侵占秦国的土地。晋国之强是秦国之害,请您好好考虑考虑 吧!”秦穆公听后越想越觉得有道理,就接受了郑国的邀请,与郑国结盟,命令杞子等人守卫郑国,退兵而去。晋文公无可奈何,最后也只得悻然引兵退去。

秦穆公此举,虽然是出于秦国自身的利害考虑,但在中原各国看来,却是一个义举,秦国的威信一下子提高了很多,赢得了中原各国的赞许,所以被大家公认为西 部的霸主。秦穆公也很为之得意,为了纪念这次东征取得的政治上的胜利,他把东征时经过的滋水改名为灞水,现在此水被称为灞河,在西安城东部,其河上之桥曰 灞桥,为古人送别之处。烛之武退秦师中招待秦人的话,也就成了现在人们常说的“东道主”的来源,人们把招待客人叫做“作东”,把待客之主叫做“东道主”。

继晋之后,秦穆公称霸,当然不仅是因为他的“义举”,而且还有他“灭国十二”的武功。秦穆公灭国十二,称霸西戎,前面说过,都是由余的功劳。那么,所灭十二戎国为哪些呢?据张若《陕西文史》介绍,穆公所灭戎国中最大的几支分别是绲戎、义渠戎等。现分叙如下:

一、绲戎。又名犬戎、畎戎、轸戎。绲戎本是东夷族的一支,其先祖曾经跟随秦的先祖伯益一块辅助大禹治水,后居于今天的甘肃、宁夏一带。绲戎族在夏桀之 时,居于(bīn)岐之间,就是现在的旬邑,岐就是现在的岐山。西周春秋时期,陕西兴平有犬丘,甘肃天水有西犬丘。《山海经》上说:“黄帝生苗龙, 苗龙生融吾,融吾生弄明,弄明生白犬,白犬有二牡,是为犬戎。”《说文》:“赤狄本犬种,字从犬。”绲夷、赤狄以犬为图腾。为了争夺草地、河流等放牧之 地,犬戎和秦嬴这两个游猎部落世代争战,互有胜负,互有进退,至秦穆公时,犬戎才最后被逐出关中,残部退向西北,迁入河套以北地区,成为匈奴的前身。

二、义渠戎。义渠戎与秦关系也很久远,这个部落是西戎之国,有土有王,是西北最早的居民之一。《括地志》载:“义渠的地区为宁、庆、原州等地。”穆公征服义渠戎,尽收其地于秦之版图,威望亦大为提高。

三是朐衍戎。朐衍戎在梁山,也就是乾陵以北的北地郡以及其北的五原等地。地境包括今天陕西的定边县、宁夏的盐池县及其以北地区。朐衍戎臣服于秦穆公,为秦之北方边疆之地。

四、绵诸戎。绵诸戎在陇山以南的天水东、清水县南地区。周代的绵诸城到唐时仍在,可见其生命力之顽强。

五、翟戎。翟戎是北狄的一支,最早在陕北一带游牧,至商时发展壮大,周王季曾伐西落鬼戎,俘虏十二翟王。翟(dí)戎生息在六盘山和清水河流域,与秦多次交战,争夺土地。翟戎的臣服,全赖由余之功。

除上述五个大的戎族部落之外,秦穆公还收服了(huán)戎、乌氏戎、大荔戎等。戎是隗(kuí)姓狄人的一支,穆公攻伐翟戎的时候,戎首当其 冲,所以秦穆公先打戎,戎部落较小,兵力单薄,所以最早臣服于秦。乌氏戎在今天宁夏固原县北边至黄河的一段地域,比翟戎还小,所以很快就臣服于秦。大 荔戎在今天陕西大荔一带活动,北接山西,东至华山,南近黄河,其地沙苑一带水草肥茂,为秦之劲敌。秦穆公攻灭大荔戎国,去掉了心腹之患,从此,秦国“都地 方三百里,并国十四,辟地千里,陇西、北地郡是也。”从今地域分野来看,其时秦国疆域已经东至华山,西至甘肃西部,南达秦岭,北达榆林一带,方圆数千里以 上,成为当时西方的霸主。

内容版权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网上整理转发,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管理员进行删除。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renwujianjie.cn/qinchaogushi/474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