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殉葬者数量惊人!揭秘古代女性殉葬制

导读

:在人类漫长的发展进程中,女性曾经遭受诸多不公正待遇。

尤其是在荒蛮的奴隶社会,“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女性总是作为一种生育和服务工具,被男性随意玩弄践踏,生死不由命,也不由己,更别说作为一个人应有的尊严。

古代惨无人寰的女性殉葬制,将女性的社会地位推到了最低谷,也是女性遭遇悲惨命运的最巅峰。

秦始皇死后创殉葬人数之最

实际上,中国古代帝王让生者从死,历史很长。让身边人殉葬,与可以随心所欲和他所看中的女人性交一样,也算是帝王们的特权之一,只不过是继任者替他完成的。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秦始皇嬴政死后,殉葬者数量惊人,大概创造了历史之最。朱元璋的殉几十个人,与之相比,简直微不足道。嬴政人殉确切数字有多少,至今是谜,但可以推算出一个大概,称其有数千人并非不可信。

嬴政是位好色之君,史上有记载,他在统一六国的过程中,也将六国后宫的女人们给“统一”了,全部充实到自己的后宫里面,即所谓“始皇每破诸侯,写放其宫室,作之咸阳北坂上,南临渭”。其后宫女人数量之多由此可以想象出来。而这些女人,全都殉葬了。

史记秦始皇本纪》(卷六)记载:

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二世曰:‘先帝后宫非有子者,出焉不宜。’皆令从死,死者甚。葬既已下,或言工匠为机,臧皆知之,臧重□泄。大事毕,已臧,闭中羡,下外羡门,尽闭工匠臧者,无复出者。

从这段文字看,不只后宫女人从死,参与陵寝建设的工人也无一幸免,都成了“殉葬品”。

秦王墓冢出土殉人骸骨184具

但人殉并非是在封建社会才出现的现象,更不是“始皇帝”的发明创造。

秦国的人殉史,在中国古代是很出名的,《史记・秦本纪》(卷五)有这样的文字:“二十年,武公卒,葬雍平阳。初以人从死,从死者六十六人。”从这段文字中可知道,秦武公死后,有66人殉葬。

秦武公的殉葬人数还不是最多的,目前已知最多的是秦穆公。据近年公开的考古资料,从20世纪30年代,中国考古专家即着手对位于陕西凤翔县一带的秦公陵区进行考古,至20世纪80年代,历半个世纪才结束。

这项考古有多项重大的发现,其中“秦公一号”大墓的发现震惊史学界,此大墓为秦穆公的墓冢。发掘过程中共出土殉人尸骨多达184具,与《史记》等书上所记的秦穆公殉人177基本接近,殉葬者之多令人惊讶。为什么会多出来,估计是当时现场临时杀掉的。

人殉制出现在原始社会

主流观点认为,人殉制出现在原始社会。

殉制在中国出现,并非以奴隶和战争俘虏为对象,而是以妻妾为开端的。这种说法很有意思,从考古发现来看,情况也确实如此。如在一度被认为是成吉思汗陵所在地的内蒙古伊克昭盟伊金霍洛旗,在这个旗的纳林塔镇朱开沟村曾发现了一个面积巨大的古人类文化遗址。

1974年至1984年十年间,内蒙古文物考古队在这个村进行全面考古发掘。其中发掘出的一座成年男女合葬墓引起考古专家的注意,墓内女人是屈肢侧身,脸朝男人。专家认为,这个女人是殉葬者,可能就是这个男人的生前配偶。

考古还发现,在年代大约公元前4040―前2240年大汶口文化时期,早期的墓葬有多人合葬,多人二次合葬,多为同性合葬,早期偏晚则已出现男女合葬墓。中期以后的墓地也发现男女合葬。经性别鉴定,这些男女合葬墓均为男左女右,一次入葬,其中一座中的男子还与一幼女合葬。考古界学者认为,这应该是一种非正常死亡,正常情况下是不可能同时死亡的,猜测是家长奴隶制下杀妾殉葬的遗迹。

后来的帝王殉葬者,绝大多数是被幸过的后宫女人,应该是古代早期这种妻妾殉葬习俗的遗留和继续。

秦代墓葬中发掘的屈膝殉葬者遗骸

人殉兴盛于殷商衰于西汉

中国古代人殉现象在殷商时代最为突出,证据之一是目前的考古发现。这一时期发掘出的王冢贵族墓(殷墟墓葬),几乎座座都有数量不等的殉人。人殉数量少的几十,多的上千。概因当时用奴隶殉葬已成为一种葬制。上面提到的秦公大墓,也处于奴隶社会这样的时期。在进入周后,人殉现象才开始减弱。

秦朝灭亡后,到了汉朝,殉葬之风衰败了。分析认为,秦王的残暴遭天下人共怨,加上当时长期战争造成的人口剧减,从民间走出来的布衣皇帝刘邦意识到了人心和人力的重要,所以不再实行人殉,同时鼓励妇女多生育。但这一说法专家并不都是赞成的,刘邦死后是否有人殉也待考证。

刘邦之后禁止人殉,但不等于当时没有殉葬现象,实际上也没有绝迹。

汉武帝刘彻在位时,从有人上书提出废除人殉制,可以看出当时人殉现象的广泛存在。时儒生董仲舒上书,称“盐铁皆归于民;去奴婢,除专杀之威。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然后可善治也”。

内容版权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网上整理转发,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管理员进行删除。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renwujianjie.cn/qinchaogushi/364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