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是个很有意思的王朝。扫合群雄时何其风光,未想却二世而亡,可说是“雄起很霸道,早泄很无力”,着实让人大跌眼镜。当然,导致秦王朝覆亡的元素很多,但有一点是肯定规避不了,即帝国继承者的传接上出现了重大差错:废长立幼!当然,“废长立幼”这事,倒不是秦皇的意思,是他的贴身太监赵高给他拿的主意。而且,拿主意的时候,秦皇已经光荣“成仙”了。事情的原委大概是这样的:秦皇嬴政统一六国后,坐起了白日梦。什么白日梦?长生不老!既然不太急着死,因此继承者这事,一直也就悬而未决。恰这哥们又喜欢旅游,按现代理解,个人情怀里大概有“秦国这么大、我想去看看”这种感觉,可当时交通设备不太发达,不像现在飞机、高铁什么的,终于到了一个叫沙丘的地方,得了急病,不行了。
在咽气之前,秦皇交待了赵高一件事:“乃为玺书赐公子扶苏曰:与丧会咸阳而葬。”意思很明了,就是通知扶苏来主持国家大局。这扶苏是谁?“大秦集团”的大公子。此时这位大公子在哪?在塞北修长城。为何修长城?扶苏这娃不太听话,老和老爹对着干,被罚去做苦力。为何不听话?原来扶苏觉得老爹的统治太严苛了,希望搞点宽政,给老百姓喘口气。秦皇的看法,就不太一样了,这人民就得管着嘛,不然哪有规矩,这儿子还是太仁慈了,得到外面历练历练,做点苦力。当然,秦皇但对扶苏人品和能力,还是很认可的。
不过,秦皇认可,但不代表赵高认可。现在这事,赵高说的算!和扶苏一起修长城的,是大将军蒙恬,这个蒙氏家族,是个军事世家,在当时很有影响力,也一向不太看起赵高,本身也和他有诸多过节。赵高盘算着,扶苏上台了,蒙恬也跟着一道风光,到时分享荣华不仅没自己什么事,还可能遭到清算。于是和秦皇小儿子胡亥、丞相李斯关起门来做了个圈了个阴谋:篡改遗诏,扶秦胡亥上位!
既然是胡亥上位,那扶苏一定是绊脚石,得除掉。于是赵高等人,借着嬴政的名义,快马加鞭地命使者给扶苏捎了一个命令,这在《史记》有记载:“朕巡天下,祷祠名山诸神以延寿命。今扶苏与将军蒙恬将师数十万以屯边,十有馀年矣,不能进而前,士卒多,无尺寸之功,乃反数上书直言诽谤我所为,以不得罢归为太子,日夜怨望。扶苏为人子不孝,其赐剑以自裁!”你看,这赵高跟着秦皇混久了,连语法都学得挺像。
那么,扶苏的反应是怎样呢?拔剑自刎!扶苏这人,其实也挺好玩,平时老和老爹作对,但真要他死的时候,却很听话。但是,有个关键问题出来了。扶苏自刎时知道他爹被请到地府“喝茶”了吗?肯定不知道!如果知道,肯定不会急着赶到地府和老爹“会师”。其实这事,别说扶苏不知道,就连秦皇身边同游的官员,也一定不知道(自然也不会有“线人”给扶苏通风报信了)。当然,这不是赵高等辈瞒天过海功夫好,而是秦皇自己的底子打得好。我们接下来就是要解释这事。
刚才我们说了,秦皇这人梦寐着长生不老,尽做些求仙问道的事,但效果一直不太明显。这时,一位叫做卢生的江湖道士给秦皇支了招,《史记》是这样记载:“求芝奇药仙者常弗遇,类物有害之者。方中,人主时为微行以辟恶鬼,恶鬼辟,真人至。人主所居而人臣知之,则害於神。今上治天下,未能恬。原上所居宫毋令人知,然后不死之药殆可得也”。这话说的挺玄妙的(江湖术士都这样),我们可以简单翻译一下,大概就是:“这神仙真人啦,为何迟迟不肯现身,大概是因为不太愿意和恶鬼同行。而领导您呢?要做的,就是要低调,莫让世人见到您的真身,这样,鬼怪也就可以驱逐了。而且,您住的地方,一定得清净雅居,不能沾得半点凡人俗气,这样,神仙就会和您会面了,不死之药自然也唾手可得了”。
卢生这番话,嬴政自然很受用。这皇帝也不太想当了,常以“真人”自居(吾慕真人,自谓真人,不称朕)。至于自己的行踪,再也不让臣子知道了。甚至下了一道命令:“行所幸,有言其处者,罪死”。也就是说,透露自己行踪者,斩!当然,秦皇这绝不是说说而已,《史记》有这样一段记载:嬴政游梁山宫时,从山上看见李斯车骑众多,叹了一口气道,这丞相的排场也太大了吧。在场的一个太监和李斯关系比较好,告诉他这事。于是李斯收敛了一些,将“大排量”的跑车全换成了节能环保的“电动车”。
可是,秦皇怒了。有人或许要问,这公车排场少了,不是挺好吗?但秦皇在意的点不在这,他觉得有人泄露了自己的行踪(“怒曰,此中人泄吾语”)。接下来怎么做?“当是时,诏捕诸时在旁者,皆杀之”,也就是说,把当时在场的人全部捕杀了。至于事件的影响:“自是后莫知行之所在”,没人再有胆量打听秦皇的动态了。因此,秦皇旅行至沙丘,病了。随从的官员们着急啊,却始终没有人敢上前问暄两句,而且秦皇还有个习惯,就是很讨厌谈生老病死这事(“始皇恶言死,群臣莫敢言死事”),也就说,即便当时有人真想关心一下领导,也无从入手(你要问他一句病好了吗?没准秦皇回一句,你要咒我死吗?拿下去咔嚓了)。
于是,后来秦皇始终未有露面,随从以及沿途道府官员觉得奇怪,也不觉得奇怪。大概都觉得秦皇呆着车里不出来,估计是和哪位神仙真人相谈正欢。正是这样,赵高等人也才能封锁消息,秘不发丧,一路从沙丘赶至咸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