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身世之谜:
秦始皇嬴政是中国数千年专制时代的第一位君临天下、叱咤风云的皇帝。当时六国养尊处优的君主嫔妃、王孙公主、皇亲国戚无一不胆战心惊地揖首跪地、俯首称臣。然而,有人说,傲视天下的秦始皇内心却是异常脆弱,因为他对身世一直讳莫如深。那么,秦始皇究竟有怎样的身世之谜?而他的身世之谜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鲜为人知的玄机?秦始皇是继秦庄襄王,即子楚,以太子身份登上王位的。秦始皇之母赵姬,据说曾为吕不韦的爱姬,后献予子楚,被封为王后。那么,秦始皇到底是子楚的儿子,还是吕不韦的儿子,后人究竟怎样的为此争议不休。
《史记》中记载秦国丞相吕不韦本为河南濮阳的巨富,是远近闻名的大商人。但他不满足这种拥有万贯家私的地位和生活,野心勃勃,对王权垂涎三尺。于是,吕不韦打点行装,到了赵国的国都邯郸,精心策划一个大阴谋,将正在赵国当人质的秦王的孙子异人,想法过继给正受宠幸的华阳夫人,转瞬之间,异人被立为嫡嗣,更名为子楚。
不久,国事生变。秦昭王、孝文王相继去世,子楚堂而皇之地登上王位,吕不韦被封为丞相。之后,吕不韦将自己的爱姬赵姬献给子楚,生下嬴政,被封为皇后,不料子楚仅在位三年就死掉了,于是他的儿子嬴政就顺理成章地继承了王位,这就是后来的秦始皇。
吕不韦认为嬴政是自己的亲生儿子,让嬴政称呼自己为“仲父”,自己则掌管全国政事,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权倾朝野、一手遮天的大人物,吕不韦在邯郸的秘计实现了。那么,秦始皇究竟是谁的儿子,是秦国王室血脉相传的嫡亲继承人,还是移花接木的吕氏私生子?
认定吕不韦和秦始皇有父子关系的说法,其原因有四:
其一,这样可以说明秦始皇不是秦王室的嫡传,反对秦始皇的人就找到了很好的造反理由。
其二,是吕不韦采取的一种战胜长信侯的政治斗争的策略,企图以父子亲情,取得秦始皇的支持,增强自己的斗争力量。
其三,解秦灭六国之恨。“六国”之人吕不韦不动一兵一卒,运用计谋,将自己的儿子推上秦国的王位,夺其江山,因此,灭国之愤就可消除。
其四,汉代以后的资料多认为嬴政是吕不韦之子,这为汉取代秦寻求历史依据,他们的逻辑是,秦王内宫如此污秽,如何治理好一个国家,因此秦亡甚速是很自然的。
而认定秦始皇是秦国王室血脉相传的嫡亲继承人的,更是有着多方面的理由:
一是从子楚方面看,既使有吕不韦的阴谋,但其实现的可能性也很渺茫。因为秦昭王在位时,未必一定将王位传于子楚,更不可能设想到子楚未来的儿子身上。
二是从秦始皇的出生日期考虑,假若赵姬在进宫前已经怀孕,秦始皇一定会不及期而生,子楚对此不会不知道。可见,秦始皇的生父应该是子楚,而非吕不韦。
三是从赵姬的出身看,也大有文章。《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灭赵之后,秦王亲临邯郸,把同秦王母家有仇怨的,尽行坑杀。既然赵姬出身豪门,她怎么能先做吕不韦之姬妾,再被献做异人之妻呢?这样,就不会存在赵姬肚子里怀上吕不韦的孩子再嫁到异人那里的故事了。
除了上述三方面的理由之外,最有力的理由就是司马迁在《史记》中既有关于秦始皇是吕不韦之子的“奇货可居”的记载,如《史记・吕不韦列传》:“吕不韦贾邯郸,见(子楚)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更有关于秦始皇是秦昭襄王亲生之子的说法。如《史记・秦始皇本纪》中的说法是秦始皇是嬴异人,即秦庄襄王之子。如四十八年,即公元前259年正月生于赵国邯郸,是秦庄襄王嬴异人与赵姬所生。
而最大的疑问则是,在《史记・吕不韦列传》中,司马迁说,吕不韦将已经怀上吕不韦骨血的赵姬献给异人,而赵姬是怀胎十二月才产下子嗣的,因此异人并没有怀疑。这一说法受到了许多人的质疑。因为根据常识和医学统计,怀孕十二个月的鲜有案例,同时,作为怀孕徵兆的停经难道不被异人怀疑?
再说,如果在怀孕十二个月后还能顺利地生下健康的婴儿,那只能说是奇迹了。所以有人断言,根据医学常识可以断定秦始皇不可能是吕不韦的儿子。虽然有关吕不韦是秦始皇的亲生父亲的说法是《史记》首先提出来的,但是现在的历史学家之所以不敢否定甚至去肯定这种说法,是因为相信司马迁,以为太史公不会胡乱记载。
然而事情并非如此,不要说《史记》中充斥了神话、鬼话、传闻和小说家言,就说秦始皇身世吧,《史记》中有的篇章说秦始皇是子楚的亲生子,有的篇章又说是吕不韦的私生子。两种说法,如此截然相反。还有,《史记》中有时说赵姬是委身吕不韦买来的歌女,有时又说赵姬是赵国豪门家女,身份如此悬殊,前后矛盾。再说,赵姬婚前怀孕一事,乃是她与吕不韦两个人的天大秘密,连赵姬的丈夫都瞒过了,他人又如何得知?明显的有编造之嫌。在吕不韦生前,秦始皇显然从未听说过吕不韦是其生父的传言,所以在决定除掉吕不韦时,还责问他:“君何亲于秦?”
此外,记载战国至楚汉之间史事的《战国策》一书也没有支持秦始皇为吕不韦私生子一说,因为这部书极爱采撷他人隐私,逞为快论,然而在叙述吕不韦的史事时,却绝口不提有香艳的献姬之事。如果是吕不韦真有天大的隐私之事的话,相信《战国策》不会绝口不谈的。所以说,秦始皇是吕不韦的私生子乃是历史误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