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代阉党的成员多到什么程度?后世竟无法清算干净

正统七年之后,王振的作为用无法无天来形容丝毫不为过,司礼监一家独大是支撑其横行无忌的制度保障,也正是在此时起,王振党羽鸡犬升天,这位王公公虽无子嗣,但有两个侄儿王山和王林,他们都因王振的关系官拜锦衣卫指挥同知(王山)和锦衣卫指挥佥事(王林)。有了权倾朝野的大太监,自然也有大批阿谀奉承的朝臣,如那位后来因为被大臣打死而闻名的锦衣卫指挥使马顺就是王振忠实的鹰犬。这些人绝对算是明朝最早的阉党。

所以大明第一代阉党的成员多到什么程度?景泰帝朱祁钰上位后,朝臣要求清算王振的党羽,景泰帝无奈以对:"趋王振之门求进者不少,若尽加穷究,不可胜诛,其姑置之。"

当然,即使阴霾之下,也必有敢于对抗黑暗之人,这也是历史的闪光和可爱之处。王振专权以来,谄媚者虽众,但也不是没遇到过硬茬。正统八年(1443)十月,王振发现有人写匿名信"诽谤"自己,后查出乃内使张环、顾忠所为,两人很快被捉拿并处以凌迟极刑。此次事件虽然影响不大,但仅仅写匿名信"诽谤"就处以如此残酷的极刑,无论如何是令人惊骇的。

到了正统十年(1445)正月,又一次针对王振的斗争展开,势头更大,一夜之间北京城家家户户的门上都贴满了揭发王振罪状的匿名书,这份匿名书甚至贴到了王振侄子王山的家门口。事件影响甚广,对于这种公然挑战权威的行为王公公自然大为恼火,下令严加清查,天罗地网一撒,匿名信的来源很快被查出,原来是一位叫王永的锦衣卫所为。王永被捕后,刑部原本是以"造妖言"之罪判处其斩首,但王振不解恨,又"奉诏"判处其凌迟处死。

除了王永这类基层锦衣卫之外,朝堂上也有敢于抗衡王振的勇士朝廷三品大员、翰林院侍讲刘球。刘球是永乐十九年(1421)进士,曾授礼部主事,参与编修《宣宗实录》,为人正直,于谦评价他"铁石肝肠,冰玉精神。超然物表,不涴一尘。古之君子,今之荩臣"。早在正统六年(1441),滇西动荡,英宗在王振等人怂恿下准备发兵麓川,刘球上疏谏止,虽是政见分歧,却因此令王振大为不悦,史载王振"固已衔之"。

正统八年(1443),也就是匿名信事件发生的同时,紫禁城内的奉天殿遭雷劈了,这种事自然被视为君无道,上天警示,刘球又上疏英宗,提出十项建议,除了继续反对征伐麓川等与王振政策相悖的建议之外,其中一句"权不可下移"的劝谏戳中了王公公敏感的神经,让他对刘球顿起杀心。

内容版权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网上整理转发,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管理员进行删除。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renwujianjie.cn/mingchaogushi/48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