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的游戏——嘉靖皇帝修坟史

正德十六年,明武宗驾崩,时年三十一岁,无后。 身为三朝老臣的内阁首辅杨廷和当机立断,提出"兄终弟及"的说辞。因为武宗也是独子,所以只好从藩王中选出了武宗的堂弟继位。这时刚满十四岁的朱厚熜刚刚继承兴献王位两年,却被突然告知,他将会成为大明天子,也就是后来我们耳熟能详的嘉靖皇帝。

这个还是半大孩子的年轻人在当时一定没有想到,处在权力风暴中心的他,竟然会成为一个伟大的陵墓设计师。除了明太祖朱元璋以外,他是唯一一个同时设计了父母、自己、儿子三代陵墓的明朝君主。而他的这三次设计,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又都堪称明陵之最,而且其中又全都饱含了权力的隐喻。让我们打开帝陵古墓的大门,一起解读嘉靖皇帝的权力密码吧!

一、不是皇陵的皇陵明显陵

大礼议,一场证明我爹是我爹而不是我叔叔的政治游戏

嘉靖

刚继位的时候就经历了人生中的一次大危机。内阁和礼部为首的官员几乎是立刻上书陈奏,他们援引了许多前朝的先例,目的就是告诉年轻的嘉靖,既然你都当皇帝了,那么你爹自然不能是一个亲王,这样于礼不合。所以你应该听我们的,叫明孝宗为爹,叫你爹为叔叔,这样就于礼大大的好。至于是哪门子的礼,大臣们虽然振振有词,但实际上这既是一次试探,也是以内阁为首的官僚体系给新任少年君主的一个下马威。

这场夹枪带棒的议礼活动进行了三年,最终以内阁首辅杨廷和罢官回家,而杨廷和的长子,被称为明朝三大才子之首的杨慎被贬戍充军作为结局。皇权击败相权,于是嘉靖加尊自己的生父兴献王为"献皇帝"。同年有大臣上书希望把献帝迁葬到天寿山(也就是现在的明十三陵),因为遭到激烈反对,嘉靖方才作罢。但是一场把王陵升级至皇陵的浩荡工程早就已经势在必行。

随着嘉靖八年初次升级完工,又历经两次嘉靖皇帝心血来潮的改建。我国中南六省唯一的一座明代帝陵,明显陵,就诞生了。

皇帝亲自勘察设计的显陵

作为显陵最显著特征的双宝城设计在明清五百多年的历史中是一个孤例。圆形的宝城即是死者的安息之所,按照"天圆地方道在中央"一说,墓葬的设计自然是以亡者为天。两座宝城一新一旧,旧的修建在正德十五年。后来因为旧城地宫渗水,于是在嘉靖十八年,嘉靖帝亲临湖北钟祥故乡,亲自审查选址设计,起了一座新的宝城,将父母合葬在新的宝城。新旧宝城都有月牙城和琉璃影壁的设计,以及排水系统,然后又设有瑶台将两座宝城连接。再后来显陵又增筑了周长3000多米的外罗城,这是明陵第一次出现这样的制式,后来也证实这是嘉靖为修自己永陵进行的一次预习。

鸡犬升天的陪都与权力的隐喻

显陵庞大的面积和浩大的工程自然与嘉靖对故乡安陆的情愫不无关系,安陆被封为承天府,嘉靖十八年天子亲自南巡后又被追封为兴都,成为明朝陪都之一。同时旧有的藩邸兴王府也被升级成为帝王宫殿,按照两京的规制办立府学、县学,成立新的军事单位留守司,并且把就有的安陆卫和荆州左卫打发去看坟(改制为显陵卫)。

顺带一提,嘉靖十八年的南巡可以说是明朝最后一次的南巡活动,而还有一件不争的事实则是,此后这位天子就再也不上朝了。三年以后,著名的权相严嵩就进入了内阁。显陵和兴都安陆的改制事件可以视作嘉靖终于将权力收归一处,并且扶植出了唯独听任自己一人的内阁首辅。明朝的文官班底可以说从这一刻开始终于被嘉靖整个捏在手上,完全不用上朝也可以自由操纵随心。

二、明永陵,嘉靖自己的归宿

"朕陵如是止乎?"因为一句话而修建的外罗城

永陵在嘉靖十五年开工修建,修建以前嘉靖特地向相关官员强调,不要修得太豪华,只要仿造当年长陵的规制就好了。明长陵是朱棣迁都北京以后为自己修建的陵墓,是天寿山明十三陵之首,后续明陵没有一个规制敢超过这个祖宗的。因此在嘉靖提出这个要求以后,大臣们心领神会,上呈的设计图只比长陵规模小一点点。于是耗时11年的永陵建筑工程就这样完毕了。

《帝陵图说》里有一则轶闻,说是嘉靖帝在永陵完工后前去视察,他对着工部官员皱了皱眉头,问了一句"朕陵如是止乎?"大概意思是朕的陵寝这样就修完了吗。大臣只能以头抢地仓惶应对,说还有外墙没建。于是就又在永陵外围也修建了外罗城。这道外罗城在天寿山十三陵里是第一次出现,后来嘉靖皇帝的孙子万历皇帝也曾在陵园中修建外罗城,再就没有过了。

白银与血肉垒造的陵寝

嘉靖自幼修道,一生中给自己取过三次道号,一次比一次长。其中第三次叫太上大罗天仙紫极长生圣智昭灵统三元证应玉虚总管五雷大真人玄都境万寿帝君,大家可以试试一口气读完。那么这样一位自视不凡的仙帝的万年吉壤是否就会选择返璞归真了呢?答案是大大的否定,显陵的修筑可以说是穷奢极欲。明朝中晚期北有蒙古进犯,南有倭寇作乱,兵力捉襟见肘,可光是参加修建显陵的官兵就有4万人。永陵的修建工程加上当时皇宫的几处修饰,嘉靖这阴阳两宫的每月耗费就不下30万两白银。整个工部当时存银也不过百万两,而整个陵寝修建的金额,甚至抵得上明朝两京十三省一整年的财政支出。

财政无法支撑,但是皇帝的意愿又必须达成,大臣们寻找由头,通过广纳事例银等方法收缴民财。而整个嘉靖朝的中后期,工部开销永远都是超支的巨头,而左支右绌的官员们则寻找出更多的由头把财政需求转接到民生之上。身为军户的百姓需要无条件服从兵役参加这些艰苦的修建工作也是一个重担,以至明朝的晚期流民四起。

这座永陵后来被隆庆年间的《昌平州志》这样评价:"重门严邃,殿宇宏深,楼城巍峨,松柏苍翠,宛若仙宫。其规制一准于长陵,而瑰丽精巧实有过之。"这座所谓的仙宫,也不过是由无数白银和血肉累积起来的俗物罢了。

永陵有多大?大到乾隆要去偷金丝楠木?

清朝以后传闻过一次乾隆帝假借修明十三陵偷取永陵金丝楠木收为己用的传说。其实不然,事实上当时乾隆是为了怀柔汉人,才提出修缮前朝明十三陵。但是金丝楠木这种珍贵树种在当时已经差不多被用到绝种了,那么材料从哪儿来呢?永陵面积很大,里面的金丝楠木又尤其多,而且保存完好。基于这样的原因,当时修缮的大臣提出了一个拆大改小的建议,缩小永陵的编制,顺便把因为缩编而多余的木料拿来做修补其他陵园的材料。永陵之大,可见一斑。

三、阴差阳错的明昭陵

无为而治的短命鬼隆庆

嘉靖帝死后太子即位,年号为隆庆。这位隆庆帝也没怎么上过朝,不过好在他选择下放权力,而不是像他父亲一样把内阁当作提线木偶,所以在位的时候明朝吏治还算清明。值得一提的是,在隆庆元年明朝首次废除了海禁,开放了一处指定港口"月港",专供泉州和漳州的商人对外贸易。月港最开始是一处民间走私据点,最后终于被政府收编成了创收机构,用以收税补贴国政,弥补前朝留下的几处大窟窿。史载隆庆只当年六年皇帝就因为纵欲服食春药过度去世了。匪夷所思的是他的陵寝竟然也是嘉靖帝修建好的,这是为什么呢?

嘉靖为生母修建的地宫,最后躺进去的却是儿子

隆庆的过世应该属于突发事件,他时年只有三十六岁,并没有和其他明朝皇帝一样预先修好自己的陵寝。隆庆葬在昭陵,昭陵的地上建筑是在他过世以后由其子万历皇帝下诏修建的,而昭陵的地宫则是选用了前朝嘉靖帝修好未用的"寿宫"。

为什么叫"寿宫"呢,前面提到在大礼议过后曾经有臣子上书讨好嘉靖帝,说要将嘉靖帝生父兴献王移葬入天寿山明陵,最后不了了之。明面上嘉靖说自己父皇已经入土,不宜再兴土木,实际上是朝野间反对的声音太大,他也只好作罢。可到了嘉靖十六年,在皇权稳固后,他又借机在天寿山为当时还在的生母相中了一块宝地,并在次年母亲去世以后下旨修建了天寿山"显陵"地宫。当时他一度下令时任大学士的夏言和礼部尚书严嵩作了一个《献皇帝梓宫启行图》,可见其用意还是想要把父亲的灵柩迁来与母合葬。可事情准备完毕后又因为他自己的想法不了了之了,还是选择了把母亲葬在安陆。当时他又下诏评判了一番说这一块的风水还是不如安陆的显陵,于是这块地宫就空了出来。

后面隆庆帝过世,新任天子年幼,首辅张居正就自作主张把这块地宫许给了隆庆帝。并且上奏说了一番这里的风水如何之好,先先帝(嘉靖)如何如何之睿智。这便是昭陵的来由。

我们从这里大致可以看出,嘉靖朝修建的几座帝陵历史实则是权力历史的缩影。显陵可以看作嘉靖帝初临朝政的宣告,而永陵则是对其绝对权力的不二象征。昭陵墓主的几次更易都提到风水,而风水玄学却不过是一场权力的游戏,帝王陵寝或许在时人眼中不过是官场的风向标罢了。显陵建立的因由是嘉靖帝罢黜了三朝老臣杨廷和,而昭陵仿佛在冥冥之中完成这个循环一样,象征的恰好是作为三朝重臣的张居正生前的绝对权威。

内容版权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网上整理转发,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管理员进行删除。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renwujianjie.cn/mingchaogushi/482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