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仁宗朱高炽,除了胖了些,我具备了当皇帝的一切条件

明仁宗朱高炽明朝第四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之孙,明成祖朱棣之子。

对于历史上的皇帝来说,能够得到"仁"的庙号,是后世对其最大的肯定,因为"仁"在儒家思想中居于核心的地位,是儒家最高的道德规范,这是后人对其功绩的最高褒誉。

但是他在位的时间却非常短,仅仅十个月。

后代史学家对其评价:明有仁宣,犹如周有成康,汉有文景。将明朝的"仁宣之治"与汉朝的"文景之治"相提并论,足以见到明仁宗朱高炽是一位很有建树的皇帝。

他上位后,及时拨乱反正,为方孝孺和被朱棣打压的文人平了反,同时将建文帝时期的群臣赦免放还回家,开始了自己以德治国的治国理念。

他取消了酷刑之法,改组内阁,选用贤臣,削汰冗官,修明纲纪,得到了朝臣和民众的拥戴。

他减免赋税,无偿赈济灾民,开放山泽供农民渔猎,对流民采取妥善安置的做法,使得人民得到了充分的休养生息。

短短数月,明朝由于频繁战争造成的国库空虚、流民四起等问题,就得到了根本控制,就此开创了一代盛世"仁宣之治"的序幕。

明仁宗朱高炽绝对可以称的上一代名君,但是他的上位史,却是那么的不容易。

据《明史》记载,朱高炽"体肥重,且足疾"。

日常行动极为不便,必须要有人搀扶才能正常行走,据传朱高体重有三百多斤,还是个瘸子。

因此原因,明成祖朱棣认为朱高炽的形象不够好,如果将来成为一国之君,会有损国家形象的,所以迟迟不肯立储。

甚至对其喜爱的二儿子朱高煦有过:"世子有疾,汝勤勉之"的许诺。

但是排除身体因素外,朱高炽绝对应该是一位合格的太子人选。

治国经验丰富。由于朱棣常年南征北战,朱高炽在做太子期间,有过六次监国经历,最短4个月,最长有近4年,合起来共有9年8个月的时间,这些经历也形成了他独特的治国思路,上位后即刻开始了自己的政治想法。

有军事才能且忠心。朱棣起兵后,朱高炽负责在北京留守,在战时吃紧时,他以万人之军成功地阻挡了建文帝的大将李景隆的50万大军,保住了北京城,北京保卫战役对整个靖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而在此期间,建文帝遣书朱高炽,许以封王,朱高炽接到书信之后,原封未动地送到朱棣面前,得到了朱棣的充分信任。

嫡长子的身份。皇位传于嫡长子,这是朱元璋订下的规矩,朱棣的江山本身就是抢来的,如果朱高炽没有大过错,这个规矩朱棣是不敢轻易破的。

凭子上位。据传朱棣最喜爱长孙朱瞻基,因此当朝内阁学士解缙的一句"好圣孙",最终帮助朱棣下定决心立朱高炽为太子。其实这也并非不可能,历史上西周先君王季、晋惠帝均是多多少少沾了儿子点光的帝王。

尤其是晋惠帝司马衷,所问的"蛤蟆是为公事叫还是为私事叫"和"既然百姓没有粮食吃为何不喝肉汤"的问题,绝对是一个愚人。如果没有晋武帝司马炎对孙儿司马通的喜爱,怎么在其二十六个儿子中,也轮不到他当皇帝。

所以朱高炽可能还真沾了因子得福的光。

不论其说,明仁宗朱高炽确实是一位深受儒家教化,有思想、有作为,宽厚仁德,敢于改革的政治家。

所以说如果朱高炽多活几年的话,明朝不会衰落得那么快?这个观点,您认同吗?

内容版权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网上整理转发,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管理员进行删除。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renwujianjie.cn/mingchaogushi/481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