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杨廷和传是什么 杨廷和是怎么死的

明朝杨廷和

杨廷和,字介夫,也称石斋,汉人,家乡四川新都,是明朝年间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善文书且其子是著名文学家杨慎杨廷和一共辅佐过宪宗、孝宗、武宗、世宗四个皇帝,在大礼仪事件上由于与世宗意见向左,最终辞官回乡,于71岁时病逝故里。

杨廷和 塑像

杨廷和年少成名,自小便才华尽显,第一次乡试中举时年仅十二。古时候的晚上分成五个更,两个小时为一更,且以前的秋天一季度三个月被称作三秋,初期七月孟秋,中期八月仲秋,晚期九月季秋。有传言说,杨廷和七岁时,有一次父亲与宾客一同对饮畅聊,不知不觉夜深了。此时有一个客人说到一更了,另一个客人说已到半夜,还有一个客人则认为五更已过去一半了。他父亲便出了一上联:一夜五更,半夜五更之半。可惜谁也没能接下联,此时在一旁的杨廷和随口说:三秋八月,中秋八月之中。引得众人惊叹。

据悉,杨廷和在朝廷执政时,长弟任京城公卿,二弟任地区大官,其余众弟也都身兼要职,其子杨慎高中状元,众人前去贺喜,谁知杨廷和竟眉头紧锁,极为不安,众人问之,他说:“有一个说法即傀儡场,家族气数有限,起初全家出动,我们耗尽了杨家气数,以后就会尽剩些傀儡了。这不是我们家的荣幸,而是我正在担忧的事。”果然到后来,他的话应验了。

杨廷和掌朝期间,为人善政,是一代首辅,对于当世做出了极大的政治贡献。

杨廷和传

杨廷和,年少成名,是明朝年间历仕过四个皇帝的杰出政治家、改革家,后由于在大礼仪事件上与世宗意见向左,最终辞官回乡,于71岁时病逝故里。《杨廷和传》出自明史,讲述了杨廷和的个人简介和相关事迹。

杨廷和 画像

杨廷和中举入仕,相貌英俊,性格沉稳缜密,文笔工整流畅,博学多识,志向高远。有一次乾清宫着火,杨廷和请武宗离开大殿,下诏自我批评,并趁机与群臣进谏劝皇上精于朝政。杨廷和重视伦理制度,掌管国事治理得井井有条,可武宗并不体察。

后杨廷和因父亲去世奔丧而辞官,被召回后,在外打猎的武宗赐予其众多加赏,杨廷和多加推辞并趁此劝请皇上回京,甚至想亲自出城接皇上回来,遭到拒绝后无奈回京。皇上回来时,命令群臣做旗帜赴帐前相迎接,谁知杨廷和以民间行为与天子不符的理由不从,武宗无奈作罢。

江东地区收成不加,而宦官却一再敦促物资,催内阁拟敕书,杨廷和不肯奉命并极力劝说称民间枯竭,而皇上却不肯体恤,因此杨廷和进谏说:“满朝大臣的意见您不信,偏偏听从几个小人所言,皇上您可以仅与这几个小人共理天下吗?先帝们关爱百姓、节省物资的杰出政绩如此之多,皇上不但不效仿,偏偏要效仿那些不值得效仿的举措,是为何呢?”杨廷和并以此来追问究竟是谁强烈要求追加拟旨,是否为了私求,皇上只推脱称不清楚,仍不阻止。

杨廷和辞官去世以后,皇上有一次问起国库中的积蓄有余,感慨道这是杨廷和多年裁员减支的功劳,不可抹灭。

杨廷和是怎么死的

杨廷和,年少成名,是明朝年间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一共辅佐过宪宗、孝宗、武宗、世宗四个皇帝,甚至在明武宗去世后较长一段时间内掌管朝纲,但在大礼仪事件上由于与世宗意见向左,最终辞官回乡,于71岁时病逝故里。

杨廷和画像

明武宗去世以后,杨廷和严谨地处理相关伦理秩序事务,由于武宗无后,杨廷和以“兄终弟及”的依据,主张立武宗堂弟即藩王朱厚屑涛唬得到张太后的同意后,他草拟并颁布诏书。在迎接朱厚懈熬┑腔的三十几日时间里一直是杨廷和代理朝政,废除了许多先帝时期的弊端政令,得到了朝廷百姓的一众称赞。

明世宗继位时年仅十四岁,欲追加亲生父母之尊称,而杨廷和作为首辅大臣与其它一众旧臣要求藩王入帝的明世宗改换父母,因此展开了长达逾三年之久的“大礼仪”事件,最终杨廷和败下阵来。明世宗不顾群臣的反对意见,执意将亲生父亲追封为兴献帝,母亲为兴国皇太后,将孝宗改为皇伯考。最终于1538年,世宗将兴献帝追封为献皇帝,其牌位迁入太庙,武宗位于其后,修其墓为显陵,大礼议之争以此告终。

世宗以其逐渐丰满的羽翼,最终以君权压倒臣势,杨廷和也深深体会了皇权至高无上的独断之威,与之决裂后于是辞官回乡。

1528年,杨廷和以仪礼大臣的罪名被贬为庶人,于次年病故于家乡,以平民之礼入葬。许多年后,世宗问起国库中的积蓄有余,感慨道这是杨廷和多年裁员减支的功劳。

明穆宗初年,复杨廷和官职,封太保,谥文忠。

徐阶 杨廷和

杨廷和,是明朝年间著名的政治改革家,历仕过宪宗、孝宗、武宗、世宗四个皇帝,尤其在武宗、世宗期间权利达到顶峰,一度权倾朝野,后来由于在大礼仪事件上与世宗意见向左,最终辞官回乡,以庶人身份下葬。

徐阶 剧照

然而历史上另外一名与之相提并论的内阁首辅徐阶作为嘉靖晚期及隆庆初年的大臣,那么二人之间有什么关系,谁的地位更高呢?

徐阶,汉族,如今的上海人,嘉靖二年以探花及第入翰林院,早年间因为得罪张璁被贬,此后为官便更为谨慎,入礼部尚书后逐渐参政论事,因揭发仇鸾恶行而得到嘉靖帝信任。徐阶与历史大奸臣严嵩共事十余年皆小心翼翼不出差错,且善于顺应帝意因而得以自保。

1652年,徐阶得知皇上早已对严嵩父子的恶性有所耳闻并不齿,于是便令御史邹应龙弹劾严家父子二人,不久后得以皇上下旨命严嵩退休,其子治罪,推翻了严嵩,并取而代之成为首辅。但是晚年的徐阶,由于屡屡劝阻穆宗的荒诞行为无效后请辞,由于家中子弟横行霸道而名声不佳。

当初杨廷和见到徐阶时便连连称赞其功名绝不亚于自己,还认为其水准绝对可以位列科考之首。徐阶情商极高,懂得识眼色,很会做人,其最大的贡献在于推翻了大奸臣严嵩。但是相较二人,徐阶由于身处百废待兴的明朝晚期,要做出巨大的成就也是举步维艰,但历史上对于徐阶的人品普遍给予好评。

杨廷和与张居正

杨廷和,是明朝年间著名的政治改革家,善文书且其子是著名文学家杨慎。杨廷和一共辅佐过宪宗、孝宗、武宗、世宗四个皇帝,一度权倾朝野,甚至在世宗上任前执掌朝纲三十余日,后来由于在大礼仪事件上与世宗意见向左,最终辞官回乡,以庶人身份下葬。

张居正 画像

然而历史上另外一名赫赫有名的内阁首辅张居正也是明朝年间的大臣,那么二人之间有什么异同,谁的地位更高呢?

张居正,生于1525年,也为汉民族,祖籍安徽,生于湖广江陵,因而得名张江陵,为明代中后期政治改革家,辅助万历帝开创了历史上著名的万历新政。张居正与杨廷和一样,都是少年时期便才华尽显,12岁时中秀才,16岁中举,23岁中进士,后逐步进入内阁,万历皇帝上任后,张居正取代高拱成为首辅。由于当时皇帝年幼,因此由张居正一手执掌朝政。

张居正任首辅大臣年间,推行多项举措实施改革,例如“一条鞭法”简化税务制度,增加财政收入;军事方面,派多个大将驻守边疆,平定叛乱;官吏治理上实名考核等等。其一系列举措使全国上下朝廷内外,饶有秩序。

相比较杨廷和与张居正的功绩与历史地位,两人都是极其杰出的首辅大臣,然而历史上的评通常认为张居正要高于杨廷和。张居正开创的万历新政复兴了大明王朝,延缓了其灭亡进程。权力上看,二人的鼎盛时期,张居正要大于杨廷和,不过这与皇帝也紧密相连。然而从另一个方面看,张居正得罪了朝廷百官,反而是杨廷和更得到官员尊重。

内容版权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网上整理转发,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管理员进行删除。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renwujianjie.cn/mingchaogushi/442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