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剑到底能不能斩清朝的官?

经典搞笑电影《九品芝麻官》里头,有个著名的桥段是这样的:

当包龙星好不容易吵赢了超级讼棍方唐镜,正思量着如何能把那奸淫戚家二少奶奶的常威给定罪正法的时候,一向只懂得捣蛋的包大妈突然来到了公堂之上,并且亮出了一柄「尚方宝剑」,要来帮他儿子的忙。如获至宝的包龙星,赶忙抄起老妈带来的宝剑,追着常威在法庭里团团转,连带也把陪席听审的李莲英给吓出了一身冷汗。

然而一阵混乱过后,众人才蓦然发现:包家的这柄「尚方宝剑」,其实得自于前朝的崇祯皇帝。这柄「尚方宝剑」在大清朝的公堂之上,没有任何法律效力,反而还可能坐实了包家的叛乱罪名。出糗了的包龙星,遂只能顺着李莲英的意思,把那柄「尚方宝剑」给吞进肚子里头,才算是侥幸解决了这场莫名其妙的危机。

「尚方宝剑」是整部《九品芝麻官》埋得比较深的一个哏,电影当中,包大妈先是把一尾咸鱼错当宝剑,又在剧末带着真货半途杀出,最终害得包龙星错拿「明朝的剑斩清朝的官」。然而有趣的问题是:「尚方宝剑」究竟是个什么来头?它真的像电影里头说得那样,可以「上斩昏君,下斩谗臣」吗?包家的祖先又是否真的可以从崇祯皇帝那里,得到这种没人认识的「尚方宝剑」呢?

一、汉代的「尚方」与「尚方斩马剑」

先来说说「尚方宝剑」的字面意思。

「宝剑」用不着多做解释──皇帝御赐的东西嘛,自是宝贝得很。不过,「尚方」两个字就有点值得追究了。古代掌管皇宫庶务的官职或官署,很多都有个「尚」字。比方说:秦朝时候设置的「六尚」,基本上就是专责伺候皇帝的管家集团,从洗澡、穿衣到吃饭,通通都有这六个机构在专门打理。而「尚方」则有点象是皇家工艺研究所,按照唐代学者颜师古的说法,这地方主要负责「作供御器物」、「巧作金银」,换句话说,就是皇宫里的专门工厂啦。

「尚方」的长官叫「尚方令」,整个汉朝担任过这个职位的人里面,最有名的可能是以造纸闻名的蔡伦。而造纸术的改良,正是蔡伦在「尚方」任职期间所执行的一项国家科学研究计划,其成果后来还被视为中国历史上的伟大创造之一,显见「尚方」的技术能力之强大,并不单纯只是皇帝的玩具工坊而已。据说蔡伦在任的时候,只要是「尚方」生产的东西,「莫不精工坚密」。

「尚方」确切都在制造一些什么东西,古书上没有说得很明白。不过,这个皇家工厂倒是有个颇为知名的产品,叫作「尚方斩马剑」。而据说在「尚方」干活的工匠们,还会特别选在月蚀的时候铸造这种宝剑。

汉代的「尚方斩马剑」,现在似乎已经找不着任何遗存。不过宋朝的时候,倒是有个叫薛季宣的学者,曾见过这东西。按照薛季宣的说法,他所看到的这柄尚方剑有个剑匣,过了一千余年,竟然都没有锈蚀。在薛季宣看来,这种技术能力「非今人所能为也」。连宋朝人也不懂这柄尚方剑是怎么造出来的,显然汉代的「尚方」确实掌握了一些独到的冶金方法。[1]

二、宋代的包青天到底有没有「尚方宝剑」?

薛季宣见到的是汉朝的剑,那么,宋代有没有自己的「尚方宝剑」呢?这问题说来还真有点复杂。许多人都很熟悉的电视剧集《包青天》里,满脸黝黑的包大人,总会在紧要关头拿出这「尚方宝剑」,顺带还要大喝一声「尚方宝剑,如朕亲临!」管你是嚣张跋扈的庞太师,还是负心薄幸的驸马爷,在这节骨眼儿上都得双膝一软,乖乖下跪。这样看来,代表着皇帝授权的「尚方宝剑」,好像在宋代的时候,就很有这么一回事了。

▲电视剧《包青天》截图:尚方宝剑,如朕亲临

可是各大网站上,流传着一篇标题不大统一的文章说:由于皇帝透过「尚方宝剑」来授予臣下生杀大权,是到明代才形成一种制度,所以宋代的包大人,不可能拥有一把足以让他「先斩后奏」的「尚方宝剑」。如果我们想到《包青天》所据以改编的系列小说或民间戏曲,其实都是明清两代的创作,那么这种说法确实有点道理。这些作品尽管也取材于历史,但很多时候,它们所反映的其实是作者所身处的时空背景,而不见得是史实的真正样貌。

虽然如此,宋人确实还是有他们自己的「尚方宝剑」。前面说过:汉代的「尚方剑」,其实就是皇家工厂制造的高质量长剑。汉以后,负责同一种工作的官署,虽然不见得都以「尚方」为正式名称,但读书人好古,还是会用「尚方」这个名字来称呼它,而皇帝所赐的剑,也仍时常被称作是「尚方剑」。我们看南宋宰相李纲送给名将韩世忠的一首诗里面,就曾说他是「尚方宝剑频膺赐」,可见那时仍有这样的讲法。

皇帝赐剑,在古时候还挺常见的。但这种礼物不见得会附带其他什么好处,给你作个面子罢了。因而拥有一把亮晃晃的御赐宝剑,除了跟人家炫耀你好厉害以外,好像也没有其他功用。然而,如果是读书人主动向皇帝请命、求赐「尚方剑」的话,这种情况又另当别论了。

我们看南宋《重修毗陵志》里头的一个例子:

宋孝宗在位的时候,北方的金国派了使节过来,要来给这个偏安朝廷的皇帝祝寿。使节进了宋境,凭恃着当时大金国的声威,嚣张跋扈、作威作福,接待他的官员也颇受侮辱,闷得不得了。

那时有个名叫丁逢的小官,听说有这种欺侮人的事情,不知怎地跟着同仇敌忾了起来,便给孝宗上了奏疏,「乞借尚方剑」,说要冲过去把那狐假虎威的女真使节给一剑毙了。按照当时的情势,大金国可不是随便能得罪的,小小的南宋朝廷,自然没法答应丁逢的请求。不过呢,一干朝廷大员倒是挺欣赏丁逢的底气,他因此被中央政府一路拔擢上去,其仕途也跟着一帆风顺,十分快活。[2]

▲《咸淳毗陵志》里头关于丁逢事迹的记载

什么东西不借,偏要跟皇帝借「尚方剑」──这个故事说明了丁逢其实是把尚方剑看成了为国除害的御赐权柄。实际上在丁逢之前,早有许多中国文人都在尚方剑上头寄托了类似的理想(例如等等还要谈到的狄仁杰先生)。虽然我们没能在文献里头看到借剑成功的案例,但理论上来说,脸黑黑的包公,如果真的为了要把某个坏蛋砍成两半,而打算向皇帝借一把「尚方宝剑」,那么他的愿望在北宋的历史时空当中,仍旧是合理的──只不过这个顺序得是「先奏后斩」,而没法「先斩后奏」就是了。

说了这么多,「尚方宝剑」到底为什么会被古代文人看成是向皇帝请命、铲奸除恶的指定道具呢?咱们继续看下去。

三、「朱云请剑」的典范意义

让我们把时光倒转一下,暂且回到汉代的「尚方斩马剑」。这把剑头一次在古典文献里头登台亮相的故事是这样的:

西汉晚期,有个以正直闻名的读书人,叫作朱云。古往今来都一样,只要是个性耿直的家伙搞政治,在朝在野,必定都要得罪不少人。朱云的仕途,自然也因为他不讨喜的作风,而跟着起起伏伏。

到了汉成帝接掌朝政的时候,朱云突然跑去求见皇帝,然后没头没脑地当着满朝文武百官的面,破口大骂了起来。只听他老兄义正辞严地骂道:现在的朝廷官员哪,在我看来根本就是一堆尸位素餐的烂货。为了匡正这种不良的政治风气,我请求陛下「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换句话说,朱云是要请皇帝授权给他,让他一剑宰掉朝廷里的某个大奸臣。这样一来,其他的小奸臣们说不定就会收敛一点,汉朝的未来也才会有希望啦!

在大庭广众之下放话要借剑杀人的朱云,自然是没能从汉成帝那里得到一把「尚方斩马剑」。相反的,他的行为还差点惹祸上身。然而,尽管朱云的作为看来相当鲁莽,后来的文人们,倒是一直很喜欢这个记载于《汉书》的故事。「朱云请剑」从此被读书人视为一种具有典范作用的圣贤事迹,同时也使得「尚方剑」成了皇帝赐予臣下权柄的同义词。日后,大臣们就常把「朱云请剑」的典故给搬出来,表明自己打算模仿朱云的做法,要为国家铲奸除恶、主持正义。

比如,前几年一直在各类影视作品里头扮演通天神探的唐代名臣狄仁杰,就干过一件类似的事情。狄仁杰还是个地方小官的时候,曾经跟一个中央政府派来的大员张光辅起了冲突。吵架吵到一半,狄仁杰觉得非常的生气,便撂下一句狠话说:「如得尚方斩马剑加于君颈,虽死如归!」

吵架吵到想砍人家的脑袋,真是非同小可。值得注意的是,狄仁杰在这里不提别的神兵利器,偏偏提了「尚方斩马剑」,很显然就是在宣示说:他想要干掉张光辅的原因,不光是因为私人恩怨而已。狄仁杰可是在效法汉代的贤臣朱云,要为国家斩去心腹大患哪!

狄仁杰只丢了这么一句话出来,张光辅就被扣上了奸臣的帽子──这就是中国文人的吵架语言,寥寥数字就把自己跟古圣先贤摆在一起,跟他斗嘴的家伙注定是要倒霉的。总而言之,狄仁杰的这个例子,说明了「尚方剑」与朱云故事在中国历史上的象征意义。只要谁搬出了这把剑的赫赫威名,就等于宣告自己是古圣先贤的追随者,永远站在正义的一方,彷飞砗蠖忌磷攀ス馑频摹6挨骂的家伙气场也顿时矮了一截,只能乖乖当孙子,一边凉快去。

▲左侧狄仁杰像;右侧是《狄仁杰通天帝国》中刘德华所饰演的狄仁杰

在狄仁杰以后,中国的读书人也仍然不时地会在公开的吵架当中,把尚方宝剑当作最后的杀着。通常这些家伙们会在呈给皇帝的奏疏里面历数对手的罪状,然后再附上一句「臣恨不能请尚方剑,立斩此贼!」之类的狠话。而古往今来,受过这类威胁的历史名人也还不少。举个例子:欧阳修就曾经被朝中的某个谏官骂得体无完肤,说是该用尚方剑直接正法。另外,明代晚期有名的首辅叶向高,也曾经两度被人家在奏疏里面写说要用尚方剑砍他的头,其中一次还闹得朝中人尽皆知,让叶向高感到「惭愧无地」,只好向明熹宗递出了辞呈。[3]

当然,就像「朱云请剑」的故事那样,在绝大部分这种你参我一本、我告他一状的吵架里面,皇帝通常不会答应臣子的请求。故而「请剑尚方」这种事,通常只是纸上说说,装饰一下自己的正义立场而已。实际上对中国文人来说,「尚方宝剑」也不需要是有形的武器。作为吵架的一部份,他们只消在言词里提及「尚方宝剑」的名字与它所代表的意义,就有得你受的啦!

内容版权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网上整理转发,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管理员进行删除。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renwujianjie.cn/mingchaogushi/383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