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是如何平定吴三桂叛乱的?会打仗的输给不会打仗的,实属奇迹

康熙十二年(1673年),镇守广东的尚可喜康熙上了道奏折,请求回辽东老家去养老,想让儿子尚之信留在广州承袭平南王的爵位。

此时,南明残余势力有的被击杀,有的投降了清朝,已经对清政府没有任何威胁了。事实上上,晋王李定国死后,明朝的残余势力也很难对清朝构成威胁。于是,康熙顺水推舟,让尚可喜带上兵丁与家眷到辽宁海城去驻扎,同时撤销他在广东的割据特权。

康熙的这一举动让镇守云南的平西王吴三桂与镇守福建的镇南王耿精忠感到不安,二人随后也试探性的上疏,请命退休,并表达了自己愿意撤藩的意愿。

对于康熙来说,撤藩这件事,无论是由朝廷提出还是由藩王提出,他们之间都不可避免的会有一场硬仗。于是,回复:“好”。随后就任命折尔肯与傅达礼为钦差大臣,前往昆明督促吴三桂早日启程。

杀了云南巡抚朱国治,囚禁了钦差大臣折尔肯与傅达礼,吴三桂换上了明朝的服饰,祭奠永历皇帝朱由榔,然后发布了“兴明讨虏”檄文。

檄文中,他沿用了自己在明朝时的官职:原镇守山海关总兵,奉旨总理天下水陆大军,兴明讨虏大将军。奉旨?奉谁的旨?当然是朱三太子朱慈炯的旨了。

或许吴三桂不懂三国,不明白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精髓所在,以致清朝追杀南明残余势力的悲剧再次重演。

檄文所到之处很多汉人将领都起兵响应吴三桂,但绝不希望推翻清朝之后,由吴三桂来做这个皇帝。

况且,此次兴明反清的势力较南明时期更为复杂,不仅有广东的平南王尚之信、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还有郑成功的后人郑经,占据险要的陕西王辅臣等。

这不是《康熙王朝》,所以这些人也都不愿意尊吴三桂的令,即便是吴三桂的旧部将王辅臣也不是心甘情愿,更不能坚定信心。

内容版权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网上整理转发,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管理员进行删除。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renwujianjie.cn/mingchaogushi/234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