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没有被误杀的袁崇焕:误杀说源于乾隆的谎言

崇祯皇帝没有错杀袁崇焕:实际上袁崇焕有异心的可能性不能被排除,他有可能和满人有勾结,疑点如下:1。袁崇焕斩杀毛文龙,有排除异己集权的可能,任何皇帝都是这么过来的。毛虽腐烂,但尚能打仗,对后金牵制极大,但问题在于,他不听袁崇焕的安排,若袁崇焕想在未来称帝,必须除掉这个不听话的。杀掉毛,毛的手下会叛变,这个袁崇焕不可能不明白。2。袁崇焕经营辽东若干年,打造了战斗力不弱的关宁铁骑,同时也不停地索要饷银,耗费无穷钱财,拥有火炮、火枪等武器无数,却不能对经济能力极低的后金予以致命打击,在皇帝看来肯定匪夷所思。客观地说,完全存在这个可能,袁崇焕在挖皇帝的墙脚,为自己积蓄威望和实力,准备称帝。朱元璋在发家以前也是拥戴刘福通为皇帝,最后搞掉韩林儿才成大业,袁崇焕和崇祯都明白这些历史。3。后金绕道围困北京的时候,袁崇焕只带领5千骑兵救援京师,居然就在北京城下打了场胜仗,这在任何人看来都存在阴谋的可能,也就是后金军队主动撤退。因为后金6万骑兵曾打败数十万明军若干次,战斗力不可能这么弱。况且当时北京城下大战,崇祯不可能不登上城楼观战,可能他当时看出来这是一次后金的诈败。4。在百姓和稍有军事常识的人来看,以明当时的实力,步步为营,完全铲除后金是完全可能的,只要将领忠心。后金的战斗力比当年元军差多了,当年王保保的几十万大军都给明军消灭了,说明只要将领忠心,人心齐,少数精兵是不敌数倍普通兵的。况且辽东士兵和后金打了那么多年仗,战斗力肯定不会弱。从资料上看,当年明军士兵的野蛮程度不亚于南京大屠杀的日军。5。后金以举国之兵攻打京师的时候,为何袁崇焕不派人偷袭后金的根据地?围魏救赵,这个是常识。当然,出现人心思变的情况,最终还要朝廷自己负责,因为政治腐败,不得人心。但从战术上讲,远远没到灭国的地步。我只是觉得,从崇祯的立场上看,杀袁崇焕可能是没错的,他确实有了异心。历史上之所以认为袁崇焕是被冤而死,皆因乾隆的一个政治谎言:袁崇焕死前,满城风雨都是非议、指责、漫骂、怀疑他的声音。

袁崇焕死后,想生吃他肉的人成群结队。

当然为他喊冤的人也不少,但毛文龙被杀时,为之喊冤的岂非也不少。但这并不能证明什么。从整体而言,袁崇焕的声名已低到了极点。袁崇焕真正被平反,是在他死后100多年的事。据说乾隆年间,当时有人在修订清太宗实录时发现,原来袁崇焕之死,是清太宗文皇帝的反间计给弄死的。

在这种背景下,乾隆皇帝给予袁崇焕极高的评价!其实所谓皇太极反间计,其可信度有多高?实在低到了极点了!因为在此前100多年的时间里,从来就没有一个把袁崇焕的死,和什么太监联系在一起。

事实上,袁崇焕被人非议、指责、漫骂、怀疑、恨得想生吃其肉,但这一切都和什么太监没有什么关系。在袁崇焕死后100多年时间里,也从来没有人提起过什么太监从敌营跑回来的事。

这个冒死从敌营中跑回来,为明王朝揪出“大汉奸”袁崇焕的太监。居然在100多年间,从来没有人提起过!是不是有些太奇怪了?

事实上,从明王朝官、私文书中,根本找不到什么太监从敌营中跑回来的事。事实上,明灭亡后100多年,也从没有人听说过、或说起过什么太监从敌营跑回的事。人们也许不知道这个太监被敌人利用,但怎么可能连这件事都不知道呢?泪痕只是奇怪,崇祯皇帝是怎样把这个太监的事,弄得让人们一点痕迹也找不到了?这种在满城风雨非议袁崇焕的背景下,一个极具爆炸性的新闻,崇祯是如何弄得让人们连一点痕迹也找不到的?

崇祯皇帝主观上也许有隐藏这件事的动机(绝对不可能被隐藏的连一点痕迹也没有的。那个后来大大有名的太监,竟然在长达100多年的时间里,从来没有人提起过。直到乾隆年间修订清太宗实录时,才被人们所知道、所发现。除此之外,再没有一个地方提过他。当然了,后来只要写这段历史,就必不会少写这个太监。

面对这种突然冒出来的,而且缺乏任何佐证的历史事件。居然被所有的历史书所接受。泪痕真奇怪,所谓的历史学者是怎样写历史的?写历史时,还用一点脑子不?

这种可信度非常低的事情,居然被他们炒作的象真的一样!事实上,所谓皇太极的反间计,那根本就是满清王朝编出来的事。乾隆皇帝为什么要编出一个这种子虚乌有的故事来呢?乾隆皇帝为什么要这样一再神话袁崇焕呢?

泪痕的答案是:政治需要!反清复明的政治口号,象一个不死不幽灵,始终存在于满清王朝政治底层。这对满清而言,绝对不是件好事。满清为了肃清这种影响,自然只有不遗余力的非议、贬低明王朝了。

而崇祯皇帝在历史上,从诸多标准而言,都是一个非常好的皇帝。从某种意义上,这也是反清复明的一个非常闪亮的招牌。而袁崇焕的神话故事,就政治宣传而言,实在是极品中的极品。真是不着一字,而尽显风流!

在这个故事里,它只是塑造了一个汉民族的英雄。这自然为所有的汉民族都容易产生共鸣。而这种唯美的悲剧色彩,更容易震撼每一个人的心灵。

所有相信这个故事的人。都会自然而然的得出一个结论:明王朝如果不灭亡,那真是天理不容!因为在这个故事里,明王朝一片漆黑,一片阴暗。只有一个“光明”的所在,却被黑暗与阴暗吞没了。

所有相信这个故事的人,自然很容易得出一个结论:崇祯皇帝是历史上最该死的皇帝之一。因为伟大、神圣如袁崇焕,竟被他用最残忍的方式杀死了。而满清王朝呢?竟然靠一本《三国演义》打下了万里江山。隐约之中,又让人们感到满清的伟大与神奇!这种政治宣传,泪痕以为真是极品中的极品。如果满清王朝开口闭口明王朝如何不好,明王朝皇帝如何不是东西。相信,这马上就会引起汉民族的反感与逆反心理。而用袁崇焕的神话故事,满清表面并没有肆意贬低明王朝,相反只是极力塑造一个汉民族的大英雄。

自然容易为所有的汉民族产生共鸣。但在这悲剧故事中,却让汉民族自然而然的得出满清一心宣传的结论。总而言之,明王朝黑暗的根本天理不容,崇祯皇帝根本就是历史上最该死的皇帝。既然如此,那反清复明。还有个什么念叨的!

一个人如果再高呼反清复明,岂非是要把老百姓拉回万恶的旧社会?

百姓为什么恨袁崇焕泪痕驳《金庸袁崇焕评传》八袁崇焕身为平辽最高指挥官,面对满清一日日坐大于长城以北地区。却死守和议之策,蒙头只顾修宁锦一隅的防线。满清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放手东征朝鲜、西控蒙古遂奠定长城以北无可争议的霸主地位!

对于袁崇焕的这种议和,连满清的有识之士都情不自禁说:“我太宗文皇帝用和谈稳住明王朝,放手东征、西控,一日壮大自己。长此以往,明王朝不亡更待何时呢?”明王朝有识之士也都说:“敌人一日坐大长城以北,我们从前的盟友朝鲜、蒙古诸部都不断被满清削弱、控制。长此以往,大明王朝危险哪!”

在这种背景下,老百姓跟着非议袁崇焕什么错?好象袁崇焕的和议,真的伟大极了!如果一切只停留在这种背景下,也好说。

问题是满清东征朝鲜西控蒙古,遂一日称奠定长城以北无可争议的霸主地位。在这种背景下,明王朝与满清的事实边界不经意中延长了近千里。在这种背景下,面对如此漫长的边界线,明王朝靠什么防守的过来?在这种背景下,满清遂从蒙古东部地区南下长城了。甚至在满清大军南下长城前三个月,面对西部防线天大的漏洞。袁崇焕管也不管,反而把全部精力与时间用于杀毛文龙去了!毛文龙是什么人?他纵有千般不是,千般罪责;但他却绝对是满清一心想杀之而后快的人,只是一直找不到机会罢了。

在西部防线存在天大漏洞的背景下,(满清大军随时可能从此攻入长城,并直逼京城)袁崇焕对此管也不管,却是急不可耐的要杀一个敌人想杀之而后快的人!

袁崇焕他有个轻重缓急吗?有个权衡利弊吗?10月中旬,满清大军已汇集远离宁锦防线的东部长城,身为平辽最高指挥官的袁崇焕居然对此一无所知或知而不信。

10月24日,满清大军开始进攻长城。

11月1日北京接到边防警报。

11月18日满清大军陈兵于北京城下。

在这20多天的时间里,身为平辽最高指挥官的袁崇焕没有组织起任何有效的阻击、拦截。相反被敌人牵着鼻子四处东游西逛,任由满清大军一步步逼向北京城。在这20多天时间里,袁崇焕没敢对满清进行任何阻击、拦截。只是围着敌人乱转。

恰恰相反,大同、宣化、山海关、蓟门的总兵都曾经率兵阻击、拦截过满清大军。一个总兵战死、一个总兵自杀,全军覆灭。

正是这种背景下,京城老百姓才都看不起这枝军队,怀疑这枝军队,漫骂这枝军队。岂非自然而然!泪痕不敢说老百姓这样非常正确,但也绝说不上不可理喻的!

老百姓为什么不怀疑别的军队、非议别的军队?

如果事情仅停留在这种地步也好说。

皇帝命令袁崇焕率所有勤王大军,(总共20多万吧)把满清赶出境外。退而求其次,只是叫他把敌人赶的离京城远一点。

但袁崇焕就是无力做到。在这种背景下,人们开始漫骂、怀疑、非议那个曾夸口五年平辽的统帅,这有什么不对?

五年平辽,诚然五年未到。但一年后,敌人就已打到家门口了。而且他费尽牛劲,也不过是没有让敌人攻入京城罢了!皇帝让他把敌人打得离京城远一点,他都没有力量做到!就凭他着两下子,还敢胡吹五年平辽!事实上,除了金庸那种写武侠小说的人,谁也不敢在所谓历史中写什么袁崇焕九千对十万,袁崇焕能够力敌十倍之敌,更不要说袁崇焕打退了十倍之敌,或是皇帝逼袁崇焕用九千人和十万人打仗。

如果袁崇焕有这本事,就用不着过去的20多天时间里,只是围着敌人乱转,却不敢进行任何一次阻击与拦截。如果袁崇焕有这本事,就用不着在过去的20多天时间里,眼睁睁看着敌人一路杀向京城了!

如果他真有这种本事,至少他可以在稍远离北京的地方构筑起一条防线拖延敌人几天,甚至可以静等各路援军把敌人阻止于稍远离京城的地方。(起码不能让敌人在20多天内,一步步兵临京城之下吧!)事实上,不要说写历史的人了。就是写小说的人,也非得金庸先生这种“大手笔”。如果一切只是停留在这里也好说。

问题是:由于袁崇焕的失职,由于无数人的言词都有意无意表明,他是一个极度危险的犯罪嫌疑人。如果不及时拘捕他,后果将不堪设想。在这种背景下,皇帝基于京城安全把他拘捕了。在京城危急之中,皇帝拘捕一个防卫总司令,固然是历史上没有的事。但在京城危急之中,一个防卫司令居然是满城风雨有着通敌叛国嫌疑的人,这在历史上也是没有的事。在这种独一无二的背景下,才有了独一无二的结果。这不是自然而然的事吗?这本是一件无可非议的事,虽然不能说百分之百正确,但绝不能说皇帝做错了什么。但袁崇焕的军队却因此,在京城极度危急之中,不管不顾的集体撤走了!当时是12月3、4日,敌人大军依然包围着北京城。直到12月底后,敌人才开始逐步从北京城撤走。在此期间,袁崇焕的军队就在距京城上千里外的锦州管也不管,直到满清军队决定撤出长城后,这枝军队才开始帮助孙承宗去收复失地!当然了,这些失地无一例外的都在长城以内!(那已是第二年4、5月份的事了)老百姓每年为辽饷弄得贫困不堪,现在到好,敌人打到家门口烧杀劫掠了!

而这枝每年耗费巨大辽饷的军队,竟然在这种时候因为私人恩怨(他主帅被皇帝冤枉、拘捕了)不管不顾的集体撤走了。

这叫什么事?!

在这种背景下,老百姓恨这枝军队有什么奇怪?老百姓由此恨他的主帅有什么错?如果他的主帅是个好东西,就把军队给训练成这副德性?!在此其间明王朝战死的高级将领多了,战死的将士也多了。(据普遍历史书中写,这次保卫北京城明王朝死伤将士有好几万)。独独他袁崇焕的军队,从开始敌人逼向京城时,就围着敌人乱转,一仗不敢打。后来广渠门保卫战,据普遍历史学者写,也不是什么真正的大仗。正因为如此,人们才怀疑袁崇焕与敌人有什么默契!在同一天还有德胜门保卫战,那才是皇太极亲率大军进攻。事实上,那里才是主战场!只有金庸先生才敢漠视这种史实,开口闭口当时袁崇焕在广渠门九千对十万,打退十倍于己的敌人。如果这是真的,皇太极亲自率军进攻的德胜门有多少满清军队。总不成皇太极就带一枝偏师、甚至是几百人亲征吧!

事实上,金庸先生把满清攻打得广渠门的满清将帅数了个够。但对德胜门的满清领军人物,提也不敢提。因为一提德胜门是皇太极亲率大军进攻,那再无知的人也知道,当天主战场绝不可能在广渠门!

11月20日,满清兵分两路从广渠门、德胜门进攻北京城,皇太极亲率大军进攻德胜门。对此所有的历史书都直言不讳,但金庸先生却是讳莫如深!为什么?因为这样一写,那袁崇焕的广渠门之战就不可能是主战场了。为了突出袁崇焕的伟大,金庸先生就只有这样略改动一下历史了!袁崇焕做的绝对不够完美。老百姓非议、指责、漫骂、怀疑、恨他绝对有着足够的理由。

而做为一方统帅,就把自己军队训练的眼里只有将帅,全然无皇帝、朝庭、民族、百姓利益。只因自己主帅受了冤枉,就在京城极度危急之中,敌兵肆虐百姓之际不管不顾的集体撤走。

这本身就是无可饶恕的大罪!

放在任何年代也是一样的!皇帝在京城极度危急之中,居然无法使这枝军队留下来保卫京城。只因他的主帅涉嫌通敌叛国罪被拘捕了这是什么事!

内容版权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网上整理转发,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管理员进行删除。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renwujianjie.cn/mingchaogushi/219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