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背景
孟宗少年时父亲便去世了,他与年老体弱且病重的母亲相依为命.
故事经过
有一年冬天,母亲病情加重,想吃竹笋煮羹,但当时正值寒冬腊月,根本没有竹笋可寻. 孟宗为了满足母亲的愿望,便扛着铲子、斧头到竹林中寻找竹笋 。他在竹林里四处挖掘,却始终找不到竹笋,又想到病床上的母亲,心中难过不已,不禁抱着竹子痛哭起来. 或许是他的孝心感动了天地,就在他哭泣的时候,奇迹发生了,只见地面裂开,几支鲜嫩的竹笋从地下冒了出来.
故事结果
孟宗喜出望外,赶忙将竹笋采回,做成羹汤奉养母亲。母亲喝了笋汤之后,身体竟然大有好转,不久便痊愈了.
文献记载
该故事出自《三国志・吴志・孙皓传》裴松之注引《楚国先贤传》,原文为:“宗母嗜笋,冬节将至,时笋尚未生,宗入竹林哀叹,而笋为之出,得以供母,皆以为至孝之所致感.” 后来,元郭居敬将其编入《二十四孝》,成为了中国传统孝文化的典型事例.
影响与意义
文化价值:“哭竹生笋” 的故事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 “孝” 的核心价值观,它强调了子女对父母的敬爱和孝顺,这种孝道观念在中国社会中传承千年,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激励着无数后人以孟宗为榜样,践行孝道,关爱父母。
教育意义:该典故常被用作教育素材,用来教导子女要懂得感恩、孝顺父母。它通过生动形象的故事,让人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孝道的重要性,从而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对父母的关心和照顾,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地方文化:孟宗的故乡湖北孝感,也因 “哭竹生笋” 等众多孝文化故事而被称为 “孝文化之乡”。当地有许多与孟宗相关的遗址和纪念地,如孟宗遗址、孟宗书屋、孟宗哭竹港、泣笋台及双峰山滴翠园等,这些地方成为了传承和弘扬孝文化的重要载体,吸引着人们前来参观学习,感受孝文化的深厚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