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王韩林儿有军队吗?他为何能做皇帝?又为何成了朱元璋的傀儡

谈元末历史,韩林儿是个不能抹开的人物,这倒不是他多么雄才大略,在反抗元廷暴政的事业上多么功勋卓著,而是他是当时天下义军名义上的领袖。

韩林儿能成为义军领袖,也就是所谓的小明王,其实与韩林儿本人的关系不大,主要是他有一个好爹韩山童,以及一个贵人刘福通

韩山童,赵州栾城(今河北栾城),出生于一个信仰白莲教的家庭。成年后,韩山童一边务农,一边传播白莲教,宣传"弥勒降生、明王出世",后来见元廷腐败,便产生了利用宗教推翻元朝统治的想法。

这一点,韩山童和太平天国的洪教主颇有几分相似。和洪教主一样,韩山童也有一个得力的助手,他就是颍州(今安徽阜阳)人刘福通

刘福通出生于一个富豪之家,自幼性情豪爽,聪明过人,素怀大志。他与元末大多数起义者不同,是一个真正有理想的人。如果刘福通没有理想,那么,他根本不会冒风险参加起义,毕竟他不必靠起义混饭吃,他的生活比元朝99%的人过得好。

韩山童能够结识刘福通这样一位,既有能力又有财力还有理想的人,可以说是他起义事业上最大的幸运。

元顺帝至正十一年(1351年),朝廷强征15万民工修筑黄河堤坝,民怨沸腾。韩山童、刘福通见时机成熟,于是编造"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的民谣,四处传播,拉拢人心,乘机发动起义。

韩山童自称宋徽宗八世孙,打着光复宋室江山的旗号,光明正大地和元廷对抗。但可惜的是,由于起义仓猝,加之朝廷的反应非常迅速,立刻派兵征剿,义军根本来不及反抗,韩山童在战斗中被俘,后被杀害。

韩山童的死,并没有让义军消沉下去,在战斗中突围出去的刘福通,决定继承韩山童的遗志。刘福通在义军中也颇有影响力,其实,他完全可以接过韩山童的大旗,自己做老大发动起义。

但刘福通为人厚道,加之他考虑到韩山童是以宋徽宗后人、光复宋室的名义起兵,这杆大旗绝对不能倒,于是拥立韩山童的儿子韩林儿为主。

韩林儿当时还是个小孩,可以推断,他不可能组织义军起义,因此,义军中大小事务还是刘福通说了算。韩林儿只是一杆凝聚人心的大旗,一个政权的象征性人物,当然,说他是个傀儡,也不是很恰当,毕竟傀儡不可能还有如此大的号召力。

韩林儿手下是拥有强大的军队的,至少名义上拥有,因为刘福通拥护韩林儿起义后,事业发展得非常顺利。第一仗,他就攻破了老家颍州城,随即进军河南,一路所向披靡,仅仅几个月的时间,队伍便扩充20万众。

至正十二年(1352年),刘福通率红巾军先后大败元军主将赫斯虎赤,击败帖木儿30万精锐之师,屡战屡胜,威震天下。

至正十五年(1355年)二月,刘福通自砀山夹河迎接了韩林儿,将他立为皇帝,号称小明王,建都亳州,国号宋,改元"龙凤"。

可以说,此时的韩林儿政权,是义军中最强大的一支,韩林儿是当之无愧的义军皇帝。可既然韩林儿势力如此强大,为何后来成为朱元璋的傀儡?

原因很简单,从这时开始,韩林儿政权便走上了盛极而衰的道路。拥立韩林儿为帝后,刘福通组织三路大军北伐,然而,三路大军各自为战,互难支援,相继失利,严重削弱了韩林儿政权的实力。

此外,由于起义发展太迅速,韩林儿政权上下滋生了骄傲自满的情绪,而刘福通又偏偏遇到了他此生最强的对手察罕帖木儿,屡屡被其击败。

屋漏偏逢连夜雨,被元军穷追猛打的同时,韩林儿政权还遭到了义军内部的攻击。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二月,张士诚派部将吕珍偷袭刘福通,把刘福通团团包围在了一个叫安丰的小城。

此时的刘福通,可以说已经到山穷水尽的地步,城中人相食,小明王哭泣,刘福通只好遣人求救于名义上是韩林儿政权江南行省丞相的朱元璋。那么,朱元璋愿意出兵拯救韩林儿吗?

朱元璋的谋士刘伯温建议朱元璋按兵不动,理由是:如果救出韩林儿,将如何对待他,这不是救出一个祖宗吗?但朱元璋却认为,如果安丰被攻破,张士诚的势力就会更强大,所以他决定出兵。

但朱元璋没有马上出兵,而是等到刘福通战死(一说刘福通没有战死,后与韩林儿一同被朱元璋派廖永忠沉江),韩林儿政权危如累卵,一刻也不能支撑的时候出兵,如此一来,韩林儿倒是获救了,但其政权从此一蹶不振,韩林儿本人也沦为朱元璋的傀儡。

朱元璋起初对韩林儿还是不错的,安置于滁州,还为他营建宫殿,待遇甚厚。同时,朱元璋还特意更换了韩林儿的左右侍从。不过,这固然是为韩林儿的安全起见,但也是派人监视韩林儿。

韩林儿在朱元璋的庇佑下生活了三年,元至正二十六年十二月,韩林儿突然去世,死因不明。有人说,朱元璋命廖永忠迎韩林儿回应天,船到瓜步时,韩林儿因船翻沉入江中而死(又二年,林儿卒。或曰太祖命廖永忠迎林儿归应天,至瓜步,覆舟沉于江云)。

内容版权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网上整理转发,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管理员进行删除。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renwujianjie.cn/mingchaogushi/481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