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明太祖朱元璋为何驾崩后很快就入葬了

据《明史・太祖本纪》载:“(五月)甲寅,帝不豫……闰月癸未,帝疾大渐。乙酉,崩于西宫,年七十有一……辛卯,葬孝陵。”《明史・恭闵帝本纪》亦载:“三十一年闰五月,太祖崩。辛卯,即皇帝位。大赦天下,以明年为建文元年。是日,葬高皇帝于孝陵。诏行三年丧。”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的癸未日为公元1398年的6月24日,辛卯日就是6月30日,这样,朱元璋从去世到下葬只有7天时间。朱元璋如此速葬是很不正常的。

中国古代皇帝死后一般要停殡于宫中将近一个月,这时被称为大行皇帝。停殡期间还要举行繁琐的丧礼仪式。据《明会典》,皇帝的丧礼称“大丧礼”,首先是宣读皇帝的遗诏,然后安排布置一切事宜。所有在京五府六部等衙门官员,闻丧次日,各易素服,乌纱帽黑角带,赴内府听宣遗诏毕,于本衙门斋宿,服孝服二十七日而除。命妇于第四日具孝服,由西华门入哭临,不许戴金银首饰。诸王、世子、郡王、王妃、郡王妃、郡主、内使、宫人等,俱服斩衰三年,自闻丧第四日成服为始,二十七月而除,凡临朝视事,俱素服乌纱帽黑角带,退朝服衰服。

在外文武官员,自闻丧日为始,素服乌纱帽黑角带,行四拜礼,跪听宣读,举哀,再行四拜礼毕,各置斩衰服于本衙门宿歇,不饮酒食肉。军民男女皆素服十三日。

凡音乐祭祀,官员军民人等停百日,男女嫁娶,官员停百日,军民停一月,京城自闻丧日为始,寺观各声钟三万杵,禁屠宰四十九日。

所有冥器行移工部及内府司设监等衙门成造,照依生前所用卤簿(仪仗)器物名件。二十七日后,嗣皇帝素冠麻衣麻临朝,退朝仍衰服。最后才是“发引”,就是将棺椁抬出送往墓地下葬。

即使当时丧议未备,也不致于简化到七天即葬的地步,纵然朱元璋遗诏中有“天下臣民,哭临三日,皆释服,毋妨嫁娶”的话,可那都是皇帝为了显示恩德的套话,没人会把它当真的。以朱元璋皇后马皇后丧礼为例,马皇后于洪武十五年八月丙戌(公元1382年9月17日)去世,九月庚午(10月31日)安葬于钟山孝陵,停殡时间达44天之久,“军民男女皆素服三日,音乐祭祀皆停百日,仍停嫁娶文武官百日,军民止停一月”(《明实录》)。皇后的死后哀荣尚未为人忘记,十六年后去世的皇帝反而如此速葬,两相对比,对当时人心理造成的冲击可想而知。后来燕王朱棣发起“靖难之役”,作战中的檄文就曾以父亲朱元璋丧议太简为由向建文帝兴师问罪。

当然,建文帝朱允扇绱舜颐Φ亟朱元璋入葬是有自己的道理的。当时建文帝几个皇叔手握重兵,如果不早点下葬朱元璋,就怕他们以奔丧为名进京作乱。

另外,朱元璋去世时朱允缮矸莼故腔侍孙,朱元璋大葬没有嗣皇帝主祭,这是不合礼制的,所以朱允梢尽快即皇帝位然后下葬朱元璋。朱元璋老谋深算,不可能考虑不到这一层,所以《皇明大政记》说“即位而葬,同日并举,皆高皇遗命”。

即便如此,朱元璋的速葬还是太不合常理了,人们总要为这件事找出一个说得过去的理由,于是许多传说便应运而生。

内容版权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网上整理转发,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管理员进行删除。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renwujianjie.cn/mingchaogushi/418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