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六君子杨锐的故事

以下是戊戌六君子之一杨锐的故事:
早年经历
杨锐于清咸丰七年(1857 年)出生在四川绵竹的一个书香门第,得益于家学渊源博览群书,年少时就因聪明才智闻名于乡里。清同治十三年(1874 年)考中秀才,光绪元年(1875 年)进入成都尊经书院深造,得到张之洞的赏识,山长王闿运称赞杨锐有骆宾王的本事。尊经书院肄业后,杨锐考取知县,被张之洞招入幕府,追随张之洞前往广州、武昌、南京等地,参与军政运筹,掌管机要文牍之事,常代张之洞起草奏牍,并参与规划加强海防、兴办实业诸事。光绪十年(1884 年),中法战争爆发,张之洞调任两广总督,杨锐又被聘任为文案,次年,杨锐向张之洞献策起用冯子材,取得镇南关大捷,随后代张之洞草拟《广军援桂破敌奏稿》。
参与变法
公车上书与强学会:甲午战争后,杨锐看到清廷军政的腐败,慨于国耻,逐渐走向维新改良的行列。光绪二十一年(1895 年),康有为、梁启超发起 “公车上书”,杨锐参与署名积极支持。同年 11 月,康有为联络杨锐等革新志士发起 “强学会”,鼓吹开发民智,讲求经济之学,学习西方科技等变法自强之道。光绪二十二年(1896 年)初,慈禧授意当局查封 “强学会”,杨锐领衔上书,率领会中同人进行抗议。
成立蜀学会与参加保国会:光绪二十四年(1898 年)春,杨锐与刘光第等人在京成立蜀学会,创办蜀学堂,招收在京川籍人士,为新政训练人才,同时杨锐参加了康有为组织的保国会。
成为军机章京:光绪二十四年(1898 年)6 月 11 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戊戌变法正式开始。张之洞推荐杨锐参加经济特科。9 月 1 日,在张之洞的授意下,湖南巡抚陈宝箴向光绪推荐杨锐。杨锐被光绪帝召见,向光绪陈述兴办教育、操练兵士等一系列救国之策,得到光绪赞许。并且杨锐还提出三条意见缓和光绪与慈禧之间的矛盾,一是劝皇帝不要固执己见;二是主张变法应循序渐进;三是辞退旧臣不需一步到位,避免因人事骤变引起反对声势强。9 月 5 日,光绪帝任谭嗣同、刘光第、杨锐、林旭 4 人并加四品卿衔,为军机章京,参与新政。
变法失败与遇难
光绪二十四年(1898 年)9 月 14 日,光绪前往颐和园与慈禧当面商议开懋勤殿事务,遭慈禧斥责。光绪于次日召见杨锐,商讨对策并下达密诏,希望四章京商议出既能继续推行新政,又能不违逆慈禧的办法。9 月 21 日,慈禧突然从颐和园赶回紫禁城,软禁光绪,发布 “训政”,戊戌变法宣告失败。9 月 24 日,杨锐与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康广仁被捕,关押至刑部监狱。9 月 28 日,在未审讯的情况下,杨锐等六人于北京菜市口被杀害,年仅 41 岁。

内容版权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网上整理转发,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管理员进行删除。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renwujianjie.cn/qingchaogushi/598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