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戊戌六君子的故事:
谭嗣同
早年经历:谭嗣同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出身官宦家庭。童年与少年时代主要在北京度过,十二岁后因父亲官职变迁,前往西北磨砺,此后往来南北各地,结交友人,购买西学书籍,西学常识大增。
变法之路: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清军战败,谭嗣同深受刺激,开始致力于维新变法。应湖南巡抚之邀,回湘投身维新运动,参与了湖南时务学堂、南学会、《湘报》、不缠足会等新政机构的创建与经营,宣传变法维新,还撰写了维新派的第一部著作《仁学》,大力宣传资产阶级民权、平等学说,批判封建专制制度。
变法失败与英勇就义:“百日维新” 期间,谭嗣同应召北上担任军机章京,参与新政事务。新政失败前夕,谭嗣同试图游说袁世凯率军参与 “围园劫后” 计划,未能成功。慈禧太后发动政变重新 “训政” 后,谭嗣同拒绝出走,决心以死明志,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 年)九月二十四日被捕入狱,二十八日被清廷处死,时年三十三岁。临刑前高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杨锐
早年经历与仕途:杨锐字叔峤,又号钝叔,四川绵竹人,早年进入成都尊经书院学习,院试时获张之洞赏识,后考取知县,被张之洞招入麾下,成为他倚重的幕僚,掌管着机要文牍,并参与规划加强海防、兴办实业诸事。清光绪十五年(1889 年),杨锐任内阁中书,在京参与政治。
参与变法:甲午战争后,他积极参与维新变法运动,参与 “公车上书”;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 年)发起组建了 “强学会”,鼓吹开发民智,讲求经济之学,学习西方科技等变法自强之道;同年 6 月,他参与戊戌变法,任军机四章京之一,负责推行新政,主张采取温和渐进的方式进行变法。
不幸遇难:同年 9 月 28 日,因戊戌变法失败,杨锐在北京菜市口被处死,时年四十一岁。
林旭
出身与早期活动:林旭字暾谷,号晚翠,生于福建侯官(今福州),出身贫寒家庭,自幼勤奋好学。十七岁时,江南水师学堂总办沈瑜庆赏识其才华,招为婿。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 年),林旭入京参加会试时,正逢甲午战争战败,林旭参加 “公车上书”,此后投身维新变法运动。
变法中的贡献: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 年),林旭在福建会馆成立 “闽学会”,协助康有为在北京以 “保国、保种、保教” 为宗旨组织 “保国会”;他召集 366 名福建举子联名上书,抗议驻青岛德国士兵闯入文庙、捣毁孔子像。同年 9 月 5 日,林旭与谭嗣同、杨锐、刘光第一起被授予四品卿衔,入军机章京上行走,参与新政。
被捕就义:9 月 12 日,慈禧发动政变,林旭被捕;9 月 28 日被杀害于北京菜市口,时年二十四岁。
刘光第
艰难身世与早期仕途:刘光第字裴邨,四川富顺人,原籍福建武平,出生在贫寒家庭,父早亡,与母亲艰难度日。清光绪九年(1883 年),刘光第中进士,授刑部主事。
支持变法:甲午战争后,刘光第的思想发生明显变化,认识到向西方国家学习的必要性,宣传推广梁启超等人创办的《时务报》,对维新运动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 年)3 月,刘光第与杨锐一起组建了 “强学会”;同年 9 月,在湖南巡抚陈宝箴的推荐下,刘光第被任命为军机章京,参预新政。
英勇牺牲:因戊戌变法失败,刘光第于 9 月 28 日被杀害于北京菜市口,时年三十九岁。
康广仁
受兄长影响:康广仁名有溥,字广仁,号幼博,又号大中,出生于广东省南海县,在长兄康有为的启蒙和教育下成长,行事立身深受康有为的影响。他轻视科举致仕的道路,在杭州府巡检司任上一年有余,即弃职而去。
宣传变法: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 年),康广仁到澳门着手创办《知新报》,推介西方国家政体沿革和政治学说,启迪国人的救亡意识,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蓬勃开展。同时,他创办大同译书局,以出版维新变政的书籍为主,为维新派在变法前作短促的理论准备。
变法失败被杀: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 年)九月二十一日,慈禧发动政变,康广仁被捕;九月二十八日,他与谭嗣同等六人在北京菜市口被处死,时年三十一岁。
杨深秀
早期为官经历:杨深秀字漪村或漪春,本名毓秀,号孴孴子,山西闻喜人。清同治初年(1861 年),杨深秀以举人入赀为刑部员外郎,仍居于山西,在太原崇修书院主讲,任令德堂书院院长。清光绪十五年(1889 年),他考中进士,先后任刑部主事、郎中等职。
主张变法:德国武装侵占胶州湾事件对他影响较大,使之在行动上向维新派靠拢。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 年),杨深秀任山东道监察御史,向光绪上了《时事艰危谨贡刍议折》,阐明 “时势危迫,不革旧无以图新,不变法无以图存” 的道理。在 “百日维新” 前夕,杨深秀即与康有为等人频繁往来,过往甚密;由于他们政治主张相同,因此,杨深秀便利用身居台谏之便,多次代递康有为上书。他在整个 “百日维新” 过程中,对封建专制制度表示不满和反对,多次与顽固派斗争,以至踏上与之决裂的道路。
英勇就义:戊戌变法失败后,他不惧危险,谏阻慈禧垂帘听政,遂与谭嗣同等六人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 年)九月二十八日被杀,时年四十九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