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仪简介 郭子仪为何能善终?

科举制是中国古代历代选拔制度中影响最深远的一种,科举制形成于隋朝,初始只取文科,后逐渐增加武科。何谓“武”?便是与“文”相对,武科考军事知识和技击,是中国军事上选取武官的创举。

唐朝即选取武状元,此后历代都开武科,所取武状元人数不少,而担的起“千古第一武状元”之名的只有郭子仪一人。

郭子仪是历代武状元中军功最卓著,政治成就最高的人。历史上唯一一位由武状元而官至宰相,加封汾阳王。他历仕武则天唐中宗唐睿宗唐玄宗唐肃宗唐代宗唐德宗七朝,更在德宗一朝得唐德宗“尚父”称号。

郭子仪出身官宦之家,考取武状元入仕从军,但是最开始却并不受重用。前期的郭子仪可以说是一步一个脚印,慢慢的积功至九原太守。至于本来不显的他是如何一飞冲天,以至以武官之身入朝为宰相,就不得不提唐代著名叛乱——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唐朝历史上影响最深远的叛乱,繁荣的大唐因此由盛转衰。而它留下藩镇割据的弊端,最终也导致了大唐的灭亡。

天宝十四年,郭子仪还在孝期,但是却被人举荐夺情起用,封为朔方节度使,奉命讨伐叛军。朝廷眼光不差,郭子仪军事能力很高,受重用掌权之后,迅速建立功勋。

他率军讨伐安禄山,收复静边军,斩杀叛将周万顷、高秀岩,以雷霆之势收复云中、马邑,开通东陉关。

天宝十五年,郭子仪南攻赵郡,斩杀叛军任命的伪太守郭献璆,回军常山。史思明听到消息,悄悄率万兵跟随其后,准备偷袭。郭子仪察觉异常,回身率五百起兵与敌军挑战,三日后敌军退去。

安禄山察觉史思明的失败,派兵增援史思明。郭子仪不仅不害怕,反而给将士分析道:“如今史思明有了援军,内心必定轻视我,认为拿下我们轻而易举。但只要他轻视我们,就有了弱点,一战就能攻克敌军。”

对战之前,郭子仪又当场斩杀地方一士兵鼓舞士兵,唐军气势高昂,与敌军对战战斗力惊人。后来又有李光弼领军与他会师,击败史思明,收复河北。

此后一路下来,平定河曲、收复河东、冯翊。一直到随元帅广平王李俶与回纥兵收复长安,恢复大唐荣耀,郭子仪功勋卓著。唐肃宗即位后,拜郭子仪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郭子仪军功卓著,自然也让人眼红,受到过诋毁。邺城之战,唐军溃败。主要责任原本在丝毫不懂军事的指挥官鱼朝恩,但是最后问责却是郭子仪。他被召回长安,解除兵权,处于闲官。

宝应元年,太原、绛州军叛乱,朝廷想要起用郭子仪,但是又被程元振鱼朝恩离间,最终再次被解除兵权。

不过郭子仪实力在那儿,在唐朝动乱时代不可能就被放置不用。等到后来各地叛乱包括吐蕃叛乱兴起的时候,皇帝还是用了郭子仪,并且在郭子仪建功之后表示早就该用他了。

郭子仪定安史之乱,两度收复长安,击败吐蕃,成为中国历代武状元之中军功最卓著之人。建中二年去世后,谥号“忠武”。武官中的“忠武”与文官的“文正”同为最高封号,是对武将最大的嘉奖。而因为郭子仪的关系,“八子七婿,皆贵显朝廷。诸孙数十,不能尽识,至问安,但颔之而已。”

郭子仪绝对算的上功高震主,但是却能善终结局,是大唐的气度!

内容版权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网上整理转发,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管理员进行删除。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renwujianjie.cn/jiangxianggushi/498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