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六君子杨深秀的故事

以下是戊戌六君子之一杨深秀的故事:
早年经历
聪慧好学:1849 年,杨深秀出生于山西闻喜,自幼聪颖好学,博闻强记,12 岁成为秀才,21 岁中举,榜列第三名经魁。
钻研学术:22 岁入京参加会试未中,此后在京拜师求教,钻研汉学,力主今文经史,尤喜《公羊传》。
为官之路
书院任职:光绪八年(1882 年),张之洞巡抚山西,创崇修书院令德堂,特聘杨深秀为院长兼主讲,教士子们以经史考据、词章文理之学,被誉为山西儒宗。
晋升御史:光绪十五年(1889 年),杨深秀考中进士,授刑部主事,累迁郎中。光绪二十三年(1897 年)底,授山东道监察御史,立志 “以澄清天下为己任”。
参与变法
组织学会:1898 年,德军侵占胶州湾,帝俄胁割旅顺、大连,列强交迫,覆亡在即。杨深秀积极参与康有为的 “保国会”,并与御史宋伯鲁联结秦晋士子,共同发起组织了 “关西学会”,被康有为赞之 “褒奖不置,称为西北一人”。
上书建言:光绪二十四年四月十三日(6 月 1 日),杨深秀再次上书,请光绪帝定国是,明赏罚,明降谕旨,宣布维新,废科举,除八股,变更考试文体,一日之间,奏请新政条陈竟达 5 篇之多。在变法百余天中,杨深秀共上奏折计 17 件之多,史书评介在变法过程中台谏赞助新政者,惟杨深秀之功最为大矣。
变法失败与英勇就义
被捕:1898 年八月初六日(9 月 21 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光绪帝被囚禁,康梁逃亡,形势急剧逆转,变法遭到失败。杨深秀临危不惧,仍连夜草拟奏章,力陈太后训政不当,要求归还政权。9 月 24 日(八月初九),杨深秀准备亲往南苑说服董军勤王,这时缇骑已将巷道围住,他不得已返回家中,冷静与家人告别后从容就逮。
遇难:慈禧慑于中途有变,于当月十三日(9 月 28 日),未经审讯,即将杨深秀与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林旭和康广仁杀于北京菜市口,史称 “戊戌六君子”。杨深秀绑赴刑场时大义凛然,神色不变,仰天微笑,慷慨陈词道:“清王朝不讯而诛大臣,说明气数已尽,奄奄一息了”。

内容版权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网上整理转发,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管理员进行删除。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renwujianjie.cn/qingchaogushi/598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