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阎敬铭是个怎样的人?阎敬铭的《不气歌》

阎敬铭是清朝著名大臣,也是中国历史上位数不多,有凭有据的理财专家。阎敬铭生于公元1817年,去世于公元1892年,享年75岁,字丹初,晚年“无不悔翁”,去世之后,清廷为其上谥号“文介”。

阎敬铭在朝堂上最出色,便是他的理财能力。若是阅读与阎敬铭有关的历史资料,你会发现,虽然阎敬铭一生担任了不少的官职,但是大部分的工作还是围绕着“钱”来展开的。阎敬铭历任户部主事,湖北按察使,署布政使,署山东盐运使,山东巡抚等、户部尚书、军机大臣、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协办大学士、东阁大学士等,号称清朝“救时宰相”。

评价阎敬铭,就不能绕开他出色的理财能力。阎敬铭个人能力最让人称赞的还是他的理财能力,这也是阎敬铭能受到重用的原因。

公元1859年,湖北巡抚胡林翼奏调他去湖北,为湖北的军队办理粮草后勤。在湖北军队办理后勤之时,公正无私,对待粮草来去一丝一毫都十分清楚。也正是因为这件事情,阎敬铭在朝堂上露了脸。两任湖北巡抚胡林翼和严树森都曾向皇帝推荐过他,还说他如做法官将使“弄律有准”;如做理财官则“必无欺伪”。

公元1877年,山西发生大饥荒的时候,朝廷多次派人前去赈灾,丝毫进展也无。后来阎敬铭被派去赈灾,他下手十分果断,将当时贪污受贿的一干官员全都撸了下来,赈灾事宜得以顺利进行。

公元1882年,阎敬铭升任户部尚书。他轻车简行的来到京城,第二日就前去户部报道。早些年阎敬铭曾经在户部担任过主事,所以对于户部存在的问题一清二楚。所以在上任第一天,就命人将多年积攒的账本。当时在户部为官的众人,大多数都是满人,根本不知道算账记账如何,堪称一问三不知。阎敬铭当即上奏皇帝,言:“满员多不谙筹算,事权半委胥吏,故吏权目张,而财弄虚作假愈棼,欲为根本清厘之计,凡南北档房及三库等处非参用汉员不可。”于是在得到皇帝的许可之后,阎敬铭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他花了大力气大时间清查账目,小到银两布匹,达到军饷款项,核清钱财的流通走向。在他不懈努力之下,最终将账目清算清楚,并且毫不意外的揪出了户部数目庞大的贪官污吏。阎敬铭将这些人全都撸下马,是户部的吏治为之一清。

阎敬铭是一个非常节俭的人,穿衣吃食,乃至车马住宿都十分节俭。山西赈灾他只穿一身粗布前往,调任户部尚书,布服敝车,悄悄进京。为人清廉低调,然而在工作上却雷厉风行。户部受贿成风,许多户部官员都清楚其中的勾当,但是大家都选择了隐瞒。等到阎敬铭到来之后,见阎敬铭丝毫不手软,一干官员这才打消顾虑,将自己说知道的事情都说了出来。这才使得户部的改革,顺利进行。

阎敬铭在历史上的评价向来不低,但是实际上他曾经却犯了一个惹人诟病的大错误。就是这个错误,甚至让人生出他真的有我们想的那般清廉公正吗?

阎敬铭任山东巡抚期间,曾经出了一件谋反之事。阎敬铭当时调集各方势力攻打山东黄崖寨,认为寨主张积中意图谋反。但是等清军将张积中一家包括其从属200多人都杀了个干净之后,却根本没有找到谋反的证据。而清军却在攻破寨子之后,犯下了一件件烧杀劫掠,奸淫妇女的恶性。当时甚至许多官员的妻妾儿女都被人拖出来,扒光了衣服侮辱,事件极为恶劣。

出了这事儿,却没有证据,这如何向朝廷交代?阎敬铭便责令手下,必须三日之内将证据找来。受到上司的责备,一干下属当即行动起来,但是翻开了地皮,仍然没有找到。后来他们找到一箱戏服,于是带下山让人改造成了太平天国的服装和旗帜,就这样交了差。此事了结,事后阎敬铭还论功行赏升了官。

当时这件事情,惹得当地官员十分痛惜,然而却根本抵不过阎敬铭的势力。长清县令陈恩寿甚至“既痛死者以无罪而横罹凶惨,又憾官吏之不能先几安抚”,愤而辞官。

阎敬铭的个人理财能力的确值得人赞叹,但是黄崖寨一事,却是他一生中最大的败笔。

阎敬铭任户部尚书期间,可以说是但凡不是用于国家的钱财,那叫一个“一毛不拔”。当时慈禧太后垂帘听政,想替自己的内侄大办婚礼,但是却又不愿意出钱,于是便想从国库掏钱。

李莲英当时奉慈溪太后之命前去户部,明面上是询问年内财政收入情况,实际上确实暗示阎敬铭拨款办婚宴。阎敬铭想一块臭石头,怎么也不同意。最后惹来李莲英怒骂,两人吵了一架,阎敬铭被气病在床。在家休养之时,阎敬铭认为自己实在没必要与李莲英置气,于是写下了这首《不气歌》。

他人气我我不气,我本无心他来气。

倘若生病中他计,气下病来无人替。

请来医生把病治,反说气病治非易。

气之为害大可惧,诚恐因病把命废。

我今尝过气的味,不气不气真不气。

内容版权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网上整理转发,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管理员进行删除。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renwujianjie.cn/jiangxianggushi/507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