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错是谁?张仪和司马错是什么关系?

司马错是战国时期秦国的一位著名的将领,他属于纵横学派,和“天下第一利口”的秦国相国张仪同属一派,但是两人却时不时的就发生一点争执,看起来就像是一对政治上的冤家一样。

在公元前316年的时候,巴国和蜀国这两个诸侯国互相攻打对方,结果水平相当,没办法,只能请求外援的帮助了。可是这两个诸侯国请的外援都是秦国,你叫秦国怎么办?秦惠王接收到来自巴国和蜀国的求救,他斟酌了一番决定要攻打蜀国。但是他又认为蜀国地势艰险,很难跨越,不说这些客观原因,说说主观原因,秦国攻打蜀国的时候,韩国万一前来进犯怎么办?就在这两种因素的折磨下,秦惠王始终做不出决定。

身为秦国臣子的司马错和张仪两人也因为此事而争论个不停。张仪的主张是先攻打韩国,免除后患,可司马错却认为应该直接攻打蜀国,还主张得蜀国即得到了楚国。司马错认为如果秦国先攻打韩国,势必会引起诸侯强国对秦国的忌惮,从而联合起来对抗秦国。可是攻打蜀国就不一样了,攻打比起七雄来说弱小得多的蜀国,秦国就可以获得蜀国的土地和人力财力,可以有很多收获。不仅如此,在夺取了蜀国之地后,可以顺着地势向下进军攻打楚国秦惠王听取了司马错的意见攻打了蜀国。蜀国在秦国的攻打下,很快就扛不住,灭国了。司马错也在这次事件中立下大功。

公元前311年的时候,蜀地发生了动乱,司马错又奉命前去协助平乱,杀了蜀相陈庄。到了秦昭襄王时期,蜀国公子发起了叛乱,也被司马错给镇压了。这次蜀地平乱,司马错可以说是为秦国打下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后方,在秦国统一六国的过程中,源源不断的替前线送去人力、物力和财力,是秦国统一大业中功不可没的一段历史。后来,司马错数次带领秦军攻打别国,为秦国夺得了许多的土地,立下不少战功,还曾任职国尉。在司马错之后则是战神白起担任的国尉一职。

司马错和张仪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两人虽说都是纵横捭阖之术的高手,但是一个更似武将一个又偏于文臣,所以在秦国,两人对于秦国国力的富强,军事实力的增强,百姓民心的拉拢上都有作为。

张仪是鬼谷子的纵横家,而纵横之术又讲究对战局全方面统领,所以张仪在朝时期受到了秦惠王的重视。张仪在诸侯国之间游说,能力有目共睹,是被秦惠王所认可的有才之人。曾经为了推广自己的连横的观点,他奔走于各国,但是许多统治者都不能赞同他的观点,而秦惠王却懂得张仪连横之术的精髓所在,所以张仪忠于秦惠王。在张仪的游说之下,秦国实行了远交近攻的策略,一步步瓦解了合纵联盟,一统六国。

和张仪不同的是,司马错是一个武将,他用兵的谋略高深,对战略布局更加自信,所以敢于向秦惠王质疑张仪的先攻打韩国的观点。司马错作战经验丰富,观察局势更加得心应手,他看到了先攻韩国的弊端,所以提出了先攻蜀国,就可以继续向下而行扩张国土,从而夺楚。正是因为司马错经验丰富,眼光独到,所以得到了秦惠王的重用。在秦昭襄王时期,秦国的臣子们纷纷替统一六国出主意,上战场厮杀,可是司马错却坚持守在蜀国。可能有人会认为司马错是死脑筋,但是从长远来说,司马错可不是死脑筋不会转弯,恰恰相反,他很有战略眼光。攻打蜀国胜利之后,秦国实力得到扩充,强大了许多,国力大增,甚至可以说是自商鞅变法之后的一次质的飞跃。

可是秦惠王更加重用张仪,因为扎你的纵横学派的观点更加被秦惠王所赏识。除了攻打蜀国这一条决策之外,秦惠王许多的决策都采纳的是张仪的观点。

内容版权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网上整理转发,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管理员进行删除。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renwujianjie.cn/jiangxianggushi/506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