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化贞为什么会丢失广宁?广宁之责在王化贞为什么熊廷弼结局更惨?

广宁之战是明朝末年,十分重要的一场战役。明军在这场战役的失败,使得辽西全部失守,只能退居山海关内。

王在晋曾言:“东事离披,一坏于清、抚,再坏于开、铁,三坏于辽、沈,四坏于广宁。初坏为危局,再坏为败局,三坏为残局,至于四坏——捐弃全辽,则无局之可布矣!逐步退缩之于山海,此后再无一步可退。”

由此可见,广宁失守对于明朝当时而言,有多大的影响。《明史》言:“广宁之失,罪由化贞。”也就是说,广宁的失败,根本原由在于王化贞,那么王化贞最后为什么会丢失广宁呢?

其实广宁最开始能够保住,还要依赖王化贞。在辽阳和沈阳相继失守的情况下,王化贞守住了广宁这道孤城。因此朝廷对王化贞十分看重,让他全权处理广宁之事。王化贞最后丢掉广宁,最开始源于熊廷弼

为了保住广宁,朝廷起用熊廷弼为经略,升王化贞为巡抚。熊廷弼是老将,熟悉军事。王化贞在广宁根基极深,得民心。如果两人齐心协力,广宁之战绝对又是另一番情形。但是偏偏两人无法相合,走向背立面。

在广宁兵力的布置方面,朝廷采取了熊廷弼的意见,这引发王化贞的不满。此后与熊廷弼多有不合,甚至时常忽视熊廷弼的建议。经略和巡抚的不合,让广宁人心浮动,同时也给了敌人可乘之机。

第二个重要原因,王化贞不学习军事,轻视大敌,好说大话。对于旁人的建议根本听不进去,对于熊廷弼的建议更是抵触。如此最终使得熊廷弼制定的好几个有利于广宁形势的计策都无法实现。王化贞甚至多次不听命令,错失战机。

第三个,在于高傲自大,轻信他人。王化贞在广宁能站稳脚跟,源于对于蒙古部落的处置方面。王化贞去广宁之前,蒙古炒花等部落有南侵之意。王化贞到了之后,对他们大肆安抚,这才结局了蒙古的隐患,同时牵制后金。

王化贞对蒙古的处理还算可圈可点,但是蒙古族到底不是汉族,俗话说非我族内其心必异。尽管蒙古被安抚住了,但是并不代表他就站在明朝这边了。但是王化贞对蒙古却抱有很高的期望,他可笑的认为蒙古会帮助明军攻打后金,帮助明军取得胜利。且不说早先蒙古有入侵之意,就说蒙古族凭什么为明朝卖命,王化贞的想法就出现了问题。

再来他又妄想已经投靠后金的李永芳等人会作自己的内应,帮助他获得后金的军情。一个为了个人利益,而背叛国家之人的话,能够相信吗?当然不能!王化贞就是在这种十分“乐观”的想法下,决定主动发动进攻。当时熊廷弼警告他,蒙古人不可凭仗,李永芳其人不可相信,广宁地方有很多间谍让人担心。王化贞却丝毫不顾,一心认为河内人最终会做自己的内应。最后蒙古没有派兵,李永芳也没有传来情报,广宁失守。

最后的原因,重用错了将领。当时王化贞重用和采纳了孙得功的意见,但是孙得功早就已经投靠后金。为了能立下大功,孙得功想要活捉王化贞。所以传播后金人攻来的消息,一时间广宁城内大乱,人尽奔走出逃。混乱之中,王化贞被将领护送出逃,最终使得后金军队可以说不费吹灰之力就夺取了广宁。

广宁失守,罪在王化贞。但是明朝当时的处理结果,却是将经略熊廷弼斩首,随后传首九边。之所以有这样的结果,是因为王化贞在关键时刻,投靠魏忠贤魏忠贤颠倒黑白,保住王化贞,熊廷弼被诬陷为祸首。

广宁之战,熊廷弼虽然有责任,但是却不该受到这样的结局。阉党的迫害诬陷,最终造成了他传首九边的惨淡结局。

内容版权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网上整理转发,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管理员进行删除。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renwujianjie.cn/jiangxianggushi/500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