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是中华民族敬仰的人文始祖,居三皇之首。其发祥地是古代的成纪。古代成纪县最初的县址,在今秦安县城北30公里的阳兀川金城里。据《汉书?地理志》记载,成纪县属汉天水郡,始建于汉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在未建县以前,于秦于汉,均属陇西郡。这里正处于大陇山西北坡下的葫芦河下游河谷地带,气候比较温和,宜于农业种植;且又正处于从关中越过大陇山山口“故关峡”通往河西走廊到西域的大道即“丝绸之路”上,所以在汉唐以前,其地显得非常重要。
人文始祖:伏羲
伏羲的母亲华胥氏外出,在雷泽中无意中看到一个特大的脚印,好奇的华胥用她的足迹丈量了大人的足迹,不知不觉感应受孕,怀胎十二年后,伏羲降生了。晋皇甫谧《帝王世纪》说:“太昊帝庖奘希风姓也,燧人之世有巨人迹出于雷泽,华胥以足履之,有娠,生伏羲于成纪。”东晋王嘉《拾遗记》说:“春皇者,庖拗别号。所都之国有华胥之州,神母游其上,有青虹绕神母,久而方灭,即觉有娠,历十二年而生庖蕖!
伏羲是中国古文明代表人物的“三皇之首”,《三字经》中有,“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伏羲是神农、黄帝之前的创世英雄。伏羲是在中华民族古往今来追求文明进步历史长河中首屈一指的英雄人物,具有开天辟地、发聋振聩的启蒙功勋。
黄帝打败了神农氏的后代榆网和三苗九桀的首领蚩尤,而这些决战胜败的英雄人物,都是伏羲氏的后代,所以不管是谁的后裔,大家都祭祀和尊奉伏羲为人文始祖。可以说,伏羲又是中国各民族共同承认的老祖宗,是团结多民族的原始亲缘。伏羲文化不但具有在世界远古文明中的先进性和科学走向,而且具有光辉灿烂的独特民族光彩和对人类文明发展而具有的强大推动力、生命力。
创造精神是伏羲精神的核心,重视德行是伏羲作为时代领袖人物的重要标志。伏羲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源头离不开女娲的配合。伏羲、女娲是由兄妹关系结合为夫妇的一对人类的始祖。古代也有把伏羲、女娲与神农氏列为“三皇”,是中国历史上先于五帝的开辟时代的圣王,并为他们立传。唐代的司马贞给《史记》补写的《三皇本纪》说:
“太庖牺氏,风姓,代燧人氏而王天下。母曰华胥,履大人迹于雷泽,而生庖牺于成纪。蛇身人首,有圣德。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旁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始画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于是始制嫁娶,以俪皮为礼。结网罟以教佃渔,故曰宓牺氏;养牺牲以庖厨,故曰庖牺。有龙瑞,以龙纪官,号曰龙师。作三十五弦之瑟。……女娲氏亦风姓,蛇身人首,有神圣之德,代宓牺立,号曰女希氏。无革造,惟作笙簧。……当其末年也,诸侯有共工氏,任智刑以强霸而不王,以水乘木,乃与祝融战,不胜而怒,乃头触不周山崩,天柱折,地维缺。女娲巧补五色石以补天,断鳌足以立四极,聚芦灰以止滔水,以济冀州。于是地平天成,不改旧物。女娲氏没,神农氏作。”
这段话不仅包含了后人对伏羲这位“人文初祖”的诞生及诸多贡献的赞颂之情,而且透露了黄河流域远古社会从野蛮进入文明的具体情景。所谓其“母曰华胥,履大人迹而生伏羲”,实际上是当时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母系氏族社会的反映。“蛇身人首”,“有龙瑞,以龙纪官,号曰龙师”,实为伏羲氏族崇拜的龙蛇图腾。至今海内外华人把自己视为龙的传人,称为龙的子孙,奉伏羲为百王之先,盖出于此。“始画八卦”,是伏羲氏用八种符号对自然万物的观察和概括,后经文王、孔子等人的演绎,由八卦而六十四卦,由六十四卦而三百八十四爻,形成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周易》哲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标志着伏羲时代人们已开始创制文字,准备接受文明的洗礼,告别结绳记事的历史。“始制嫁聚以俪皮为礼”,说明当时人们的生活还依赖于渔猎。“养牺牲以充庖厨”,说明当时至少已有了初步的牲畜饲养或畜牧业。据东汉应劭的《风俗语通》载:“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K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也,贫贱凡庸者,K人也”。这就是说,女娲用黄土造人,大地上出现了成群的聪明、有智慧的少男少女们。但这工作毕竟太辛苦了,时间一久女娲精疲力竭,于是她用藤条做了一条粗壮的绳子,将它放在泥土里一搅,试着用力一甩,那一些溅落在地上的小泥点也变成了平庸、很普通的小人物。女娲是伟大的女神,是人类的创造者,中华民族的母亲。
天水出土的鲵鱼纹瓶伏羲被人们称之为“人文始祖”,伏羲生于仇池,长于成纪。他领导定嫁娶;做网罟;画八卦;造琴瑟;设官职……按照常理来说,创造了如此功绩的伏羲其形象应该是聪明英武,然而自春秋战国以来,关于伏羲的形象却是“人首蛇身”,尤其在汉代以后,伏羲“人首蛇身”的图案更是被作为装饰图案广泛地运用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
以后世的眼光来看伏羲“人首蛇身”的形象无疑是一种怪物。难道“人文始祖”的形象就是这样一种“怪物”?从人们的情感来说,把伏羲的形象作为装饰图案的目的是为了表达崇拜敬仰,或者把他当作“守护神”。
显然,伏羲的本来面目并不是“人首蛇身”。那么伏羲为何以“人首蛇身”的面目出现在人们的面前呢?
12日,首届中华龙文化兰州论坛在兰州举行,记者就“伏羲为何是‘人首蛇身’?”这一问题采访了天水师范学院的刘雁翔先生以及其他的专家学者。
上古先祖多蛇形
刘雁翔先生是天水师范学院陇右文化研究中心的副编审,长期致力于陇右文化的发掘研究。他认为在上古时代,并不是伏羲一人被描绘成蛇形,除伏羲之外,还有女娲、黄帝、西王母等人都是以蛇形出现在人们的面前。据统计,《山海经》中所记载的454个人物中与蛇形有关的人物就达到138个。可见,用蛇形来描述先祖是上古时期的一种比较常见的崇拜方式。
要解开伏羲为何是人首蛇身这个谜团就必须从更广、更深的层面来研究这种文化现象。刘雁翔先生翻阅了大量的古籍资料,对伏羲“人首蛇身”的形象进行了探究。最终,他将古籍中零散的记载串连起来,发现了“人首蛇身”的来龙去脉。
从古代的记载来看,伏羲姓风。关于“风”字,在《说文》中有“风动虫生”的解说,在甲骨文的卜辞中,“虫”和“巳”为同一个字,而“巳”就是蛇,《山海经・海外南经》中有“虫为蛇”之说。由此可见,风与蛇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从姓氏的起源来看,上古时期人们的姓氏大多与部落的图腾有关系,有些姓氏就直接来自于部落图腾。由此看来,伏羲的“人首蛇身”形象就是从风姓部落的图腾“蛇”演化而来。那么在远古时期,古成纪地区真有一支崇拜蛇,以“蛇”为图腾的部落在繁衍生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