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唐中宗李显的悲惨一生:儿子造反妻女背叛

武则天在位期间,除了任用酷吏、宠养内侍之外,最令人垢病的是在确定皇位继承权上的摇摆不定,先是把儿子由皇帝降成皇太子,又想把李家开下改成武姓,以致于她的侄子武三思也眼巴巴地等着继承皇位,还曾把儿子赐姓武。不过虽然闹来闹去,估计也没有人真正相信她会把皇位传给自己的侄子,你既然是李家的媳妇,就已经打下了李家的烙印,再说,儿子和侄子谁更近,那不明白着吗?

狄仁杰更是明确地告诉武则天,如果立侄儿当皇帝,将来姑祖母的后人们就不知道该怎么称呼她了,那么,只好把她请出宗庙。如果立儿子的话,那么还可以千秋万岁配食太庙。

武则天临了还是听了狄仁杰的话,把皇位传给了儿子李显,并取消自己的皇帝号,称作则天大圣皇后,死后入李式太庙,与丈夫李治合葬。

一通折腾,从终点又回到起点,这是何苦来哉!

武则天死后,关于皇位争夺并没有尘埃落地,而是更如火如荼。

李显虽然继位,但他生性懦弱,根本不是块做皇帝的料。传闻他的他的老婆和武三思有奸情,但是他毫不介意,而且还持放纵支持的态度,武三思和自己的老婆在床上打情骂俏的玩双陆游戏时,他就坐在一边观看,实在是窝囊到了极点。(双陆是唐代非常流行的一种赌博工具,现在已经失传,估计类似于飞行棋。)

正是中宗的软弱,这也给韦氏有了效仿武则天压皇位的想法,并在公元710年,和女儿共同毒杀李显,立李重茂为少帝。

史书评价唐中宗李显:其亲遭母后之难,而躬自蹈之,所谓下愚之不移者欤!

若说唐朝诸皇帝谁最悲惨,即不是战乱中继位的肃宗李亨,也不是最终亡国的唐朝末代皇帝唐哀帝,而是非这位中宗莫属。

李显22岁荣登大宝,正是风华正茂、性情激扬的年纪,正想甩开膀子大干一场,不想身在皇位却是什么事也做不了主,在1年后草草下台,从皇帝降成了皇太子。

在武则天的高压下,李显先后被软禁于均州(今湖北省均县)、房州(今湖北省房县)14年,天天都生活在担惊受怕之中。要不是李贤作出了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搞使瓜好,再摘使瓜稀,三摘犹为可,四摘报蔓归这么一首诗,兼之李显性情懦弱,说不定就会被老妈砍了脑袋。

脑袋虽然保住了,不过连出生就带的李姓都被迫改成了武。

老妈临终前良心发现,把他再次推上了皇太子位,并在宰相张柬之等人兵变之下,二进宫当上了皇上。

忍辱负重许多年,再次上位是否应该扬眉吐气、斩杀奸佞呢?可李显不,我们看看他在朝时都干了些什么事?

如果才能不足,可以作用贤能帮助治理国家,可李显就是好赖不分、双眼如盲,偏偏重用那些盯着他皇位的野心家。

上台第一件事,李显就是明确韦氏的太后身份,这其实无可厚非,在李显软禁期间,是韦氏的劝说(祸福何常,早晚等死耳,无遽!)才让他从恐惧的环境(每使至,帝辄恐,欲自杀)中坚持下来。但感恩也好、宠信也罢,总要有个限度,武则天把持朝政的教训在前,李显丝毫不吸取教训,又允许韦氏参预朝政。

为彰显对韦氏的信任,李显还不顾众人反对把老丈人韦玄贞破格封王。说起这韦玄贞,李显被罢免皇位就有他的原因。

嗣圣二年,李显已经有培养自己的班底对抗母后的想法,想加封韦玄贞侍中(宰相级别)。当时受遗诏辅政的裴炎不愿意了,这不是瞎胡闹吗?韦玄贞何德何能,仗着裙带关系当个小官可以,怎么能当此大任。

李显究竟是年经气盛,对裴炎脱口说出:我意让国与玄贞,岂不可?何惜侍中邪?。

作为一国之君,说这话实在的太过了,裴炎是一位受高宗遗命辅政的老臣,一看李显这架式,二话没说,扭头就走。

李显见裴炎吃瘪,还得意洋洋,这天下是我李家的天下,我愿意给谁就给谁,何况是一个待中,裴炎你管得着吗?

没成想,裴炎回头就到武后那儿打小报告去了,这样没有气度的皇帝,以后还不把朝廷管得乌烟瘴气,建议废掉中宗(因与武后谋废帝)。

李显正自我感觉良好,裴炎一转头有回来了,而且来的还是武后和羽林军来,武后命人扶帝下殿,李显大祸临头还一头雾水高声喊冤我何罪?,武后回答:以天下与玄贞,安得无罪?。由此,中宗降格成了卢陵王。

现在复位了,李显感觉非常好,当初不是因为封韦玄贞当侍中废帝吗?现在我直接把他封王,你们能把我怎么样?

最让人不解的,是李显对武三思的态度。武三思是什么人,臭名昭著的小人。武则天曾建立后宫,其中比较受宠的男侍是薛怀义、张昌宗等人(武则天都近70岁了,想想就别扭)。

武三思能巴结侍奉这些武后男宠,为薛怀义牵马,还盛赞张昌宗,说他是仙人王子晋的后身。(看来武三思在薛怀义、张昌宗等人身上也学到了许多闺房本领,要不然后来怎么能把韦皇后、上官婉儿治理的服服帖帖。)一个靠拍马屁上位的人,也堪大用?

其实是武三思应该是李显的政敌才对,武三思是武后的侄子,眼巴巴望着皇位不是一天两天了。武后曾多次有过立武三思为太子的想法,要不是狄仁杰的极力劝说,武三思说不定也能混个皇太子当当。面对曾经的竞争对手,李显依旧重用,任命太子宾客武三思为司空、同中书门下三品,还赐给他铁券。铁券,在一些小说中,曾称为免死铁券,这铁券可不是随便赐着玩的,一般只赐给那些决定了国家安危的功臣(郭子仪就曾被赐铁券)。

只是不知这武三思有什么事关国家生死的大功,并且送给他的铁券是自非反逆,各恕十死。也就是说,有了这铁券,只要不是谋逆之罪,可以免十次不死。(一个正儿八经的杀人执照啊)

瞧,李显对敌人多大度(最后连老婆都搭进去了)。

李显也有不大度的时候,对曾帮助他夺回皇权的张柬之等人,他听从韦后、武三思等人的谗言,把张柬之等人明升暗降,调离京城。

韦氏听政,朝中大臣也多有怨言,在中宗刚上台时,桓彦范就毫不客气地上表:《尚书》说:如果母鸡司晨打鸣,这个家庭就要败落了(《书》称牝鸡之辰,惟家之索)。 我发现陛下每次临朝,皇后总是坐在帷帐后面参预对军国大事的处理。臣观察历朝帝王,没有哪一个与妇人共同执政而不导致国破身亡的

桓彦范说话也很有水准,先是引经据典,然后举例说明危害,最后又提出建议:伏愿陛下览古今之戒,以社稷苍生为念,令皇后专居中宫,治阴教,勿出外朝干国政。

中宗李显曾受压母后的欺压,逆来顺受惯了,倒也养成个好脾气。桓彦范虽然说话难听,李显并没有当朝震怒,只是暗骂一阵腐儒。至于桓彦范的忠言,自然是左耳进,右耳出了。

李显虽然没有记住桓彦范的话,但韦氏和武三思等人记得清清楚楚,后来还是被武三思等小人陷害致死。

由于李显这种睁眼瞎的行为,造成朝中正直之臣人人自危,大唐皇帝的威望如同熊市里的垃圾股,持续走低。在这种环境下,各种夺权的派系暗流汹涌。

最先发动的是太子李重俊。当时李重俊虽贵为太子,但由于皇帝都是窝囊废,这并非韦氏所生的太子也只能是受气包。欺负他最厉害的,就是他的姐姐安乐公主。安乐公主最得李显和韦后喜爱,后来嫁给了武三思的儿子武崇训,常以戏弄太子为乐,甚至把太子喊为奴。

内容版权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网上整理转发,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管理员进行删除。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renwujianjie.cn/tangchaogushi/430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