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因素
武则天统治后期的政治环境:武则天晚年,身体和精力大不如前,对朝政的掌控力有所减弱。她宠幸张易之、张昌宗兄弟,这两人凭借武则天的宠爱,权势滔天。他们不仅在后宫肆意妄为,还干预朝政,引起了许多大臣的不满。例如,他们经常在武则天耳边进谗言,陷害忠良,朝廷上下敢怒不敢言。
李唐皇室与武周政权的矛盾:武则天建立武周政权后,李唐皇室成员的地位受到威胁。虽然李显被立为太子,但地位并不稳固。而且之前武则天对李唐皇室进行过打压,双方存在很深的矛盾。同时,朝中许多大臣仍然心系李唐,他们希望恢复李唐王朝的统治。
人心思变的朝堂氛围:由于二张的专权跋扈,朝堂气氛紧张压抑。大臣们担心武周政权会因为二张的胡作非为而陷入混乱,更害怕自己的身家性命受到威胁。这种人心惶惶的氛围促使一些有胆识的大臣开始谋划改变现状。
政变策划
核心人物的串联:张柬之是政变的主要策划者之一。他在朝廷中担任重要职务,对武则天宠信二张的情况深感忧虑。他联合崔玄暐、桓彦范、敬晖、袁恕己等大臣,这些人都是朝中正直且有一定权力的官员。他们暗中商议,决定发动政变,以恢复李唐王朝。例如,张柬之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将亲信安插进羽林军,为政变做军事准备。
军事力量的部署:羽林军是唐朝皇宫的禁军,掌握着皇宫的安全保卫。张柬之等人通过各种手段争取到了部分羽林军的支持。他们秘密联络羽林军将领李多祚,李多祚本就对二张的行径不满,在张柬之等人的劝说下,决定参与政变。他们还联络了其他一些宫廷侍卫,为政变提供军事保障。
政变实施
发动政变的时机选择:神龙元年(705 年)正月二十二日,张柬之等人认为时机已经成熟。当时武则天因病在迎仙宫卧床不起,二张兄弟在宫中侍奉。这为政变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因为此时宫中的防御力量相对薄弱,而且可以出其不意地控制武则天和二张兄弟。
行动过程:当天,张柬之、崔玄暐、桓彦范等率领左右羽林兵五百余人来到玄武门。他们先派李多祚、李湛及王同皎到东宫去迎接太子李显。李显起初有些犹豫害怕,但在众人的劝说下还是出来了。随后,将士们在王同皎的带领下,簇拥着李显来到玄武门。他们斩断门栓进入迎仙宫,在走廊里将张易之、张昌宗兄弟斩首。接着,众人进入长生殿,包围了武则天。张柬之等人向武则天表明是为了诛杀二张兄弟,因为他们谋反。武则天看到大势已去,只好同意让李显监国。
后续安排:正月二十三日,武则天颁下制书,决定由太子李显代行处理国政,大赦天下。正月二十四日,武则天将帝位传给太子。二月初四(705 年 3 月 3 日),李显正式复位,复国号为唐,武周朝廷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