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农民起义领袖
崇祯年间,长时间受到政府压迫的农民,终于进行反抗,爆发了大规模的起义。这场起义爆发于明朝气数将尽的时候,因此被称为明末农民战争,那么这场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有哪些人呢?这些明末农民起义领袖们又是怎样推翻明朝的统治的呢?
李自成画像
明末农民起义领袖主要有两位,一位是李自成,一位是张献忠,因此这场起义也被称为李自成之乱或者是被称为张献忠之乱。由于连连天灾,陕北的土地颗粒无收,这片地区的农民首先爆发了起义,明朝政府集中兵力对付北部地区的农民军。之后两年内,起义军的军队进行流动作战,同明朝政府军进行抗战。之后,张献忠打着八大王的旗号在陕西地区起义,同年,李自成在起义军中以闯将的名义领导起义军作战。
起义军经过七年的抗战,起义军逐渐在南北两个地区进行作战。由于起义军大部分由农民组成,因此逐渐得到人民的支持,特别是李自成率领的部队,他的部队接纳了当时的一些知识分子,并采取他们的意见笼络人人心,因此李自成的军队受到了当时广大民众的支持。
1644年,李自成率领军队攻入京城,明朝政府的统治正式被推翻,李自成建立政权,张献忠在成都也建立了大西政权。之后在消除明朝残余势力时,吴三桂投降清军,连同清军一起对抗起义军的部队。在顺治初年,李自成和张献忠纷纷牺牲,农民军的起义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明末农民起义的历史背景
明末农民起义是发生在明朝末期天启和崇祯年间的一场农民起义。通常来说,农民起义之所以爆发都跟当时的社会状态有关,只有在民不聊生,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农民才会奋起反抗朝廷的统治,明末农民起义也不例外。明末农民起义的历史背景有社会的普遍性,同时还有其独特性。
明末农民起义配图
说到明末农民起义的历史背景,最先想到的无疑是当时所处的时期。明末天启和崇祯年间,朝廷陷入内乱外患的两难境地。先是面临着边疆外敌的入侵威胁,祸不单行,国内陕西地区又恰巧正逢干旱,一场饥荒不可避免。在这样天灾和人祸的双重压力下,各阶级之间的矛盾显得日益突出而尖锐,农民的起义活动终于一发不可收拾。这是明末农民起义的历史背景的普遍性。
而明末农民起义的历史背景的独特性则在于,朝廷对于臣民的态度上。陕西原本就是土地贫瘠,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即使是在风调雨顺的时节,当地农民能够自给自足,足以果腹就已经很不错了。而在当时旱灾严重、颗粒无收的情况下,政府的赋税和徭役依然啧啧逼人,让农民不堪重负。饥荒在贫困的农民间蔓延,而朝廷非但没有开仓赈荒,反而不管农民死活地只管征收赋税。被逼无奈,陕西的王二在天启七年,带领众人,率先发动起义。期间不断有人响应号召,起义军的队伍愈来愈壮大。
明末农民起义的影响
明朝末年,为了推翻腐败无能的统治者,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活动。这场起义是我国古代历史中农民发起的影响较大的一次起义活动,虽然最后的结果是失败了,但是它仍然产生了难以预估的影响。那么明末农民起义的影响是什么呢?
农民起义配图
明末农民起义的影响有着两个方面的影响。它的积极影响首先是推翻了明朝的统治,对当时的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农民起义破坏了当时明朝存在的生产关系,建立了新的生产关系,这给清朝统治者恢复发展提供的途径。清朝统治者改革了明朝存在弊端的经济、政治等方面的政策,推动实施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其次,在农民战争中,农民军关于土地要均分的概念是封建社会的根本问题,对后来的农民起义的有着较为深远的指导意义。第三,由于这场起义是中国古代农民起义的最高峰,使得史学界对其一直高度关注,研究著作层出不穷。第四,由于农民军由北转战到南方,促进了南北文化的交流。
除了上述的积极影响,明末农民起义的影响还有哪些消极方面呢?这场农民起义促使了明朝的灭亡,打破了存在的统治秩序,甚至使得明清时间出现了文化断层。这场战争也破坏了当时中国的农业生产,使得社会生产遭到长时间的破坏。最后,由于农民军的素质不高,他们所到之地,都没有保护当地的文化典藏,很多书籍都被毁于一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