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专家发现新砦期文化比二里头文化还要早

河南省新密市都城性质城址新砦遗址的发现,为20多年来一直争论不休的考古文化——新砦期是否存在划上了句号,现在,考古学术界基本达成了共识,新砦期文化是最早的夏文化,比著名的二里头文化还要早。

1979年,根据密县文化馆提供的线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二队再次复查并首次发掘了新砦遗址。当时主持发掘和整理工作的赵芝荃不久提出新砦期文化的概念,即介于龙山文化龙山文化(距今4000年前)与二里头文化之间(约公元前1990至公元前1660年前后)的过渡期。新砦期一经提出,在学术界引起了强烈反响。不过,因首次发掘规模不大,复原陶器不多,可以肯定下来的同类遗址又很少,在此后相当长的时间内,新砦期没有得到学术界的认可。

夏商周断代工程启动之后,二里头文化是夏文化的观点渐占上风。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倾向认为二里头文化一期不一定是最早的夏文化。一些专家认为,寻找早期夏文化,不能人为地局限在二里头文化的范畴之内,而应该到早于二里头文化一期的河南龙山文化晚期遗址当中去寻找。按照赵芝荃早已提出的观点,早于二里头文化的首先是新砦期,于是,沉寂了20年的新砦遗址工地,于1999年秋天开始了第二次考古发掘工作。

1999年秋季进行的发掘工作,由北京大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和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承担,李伯谦先生主持,发掘队的学术目的非常明确:重点解决新砦遗址的分期。本次发掘发现了介于龙山文化晚期与二里头文化早期之间的新砦期遗存,但由于发掘面积有限,复原器物不多,而且缺乏二里头文化早期的地层和遗物,这使得新砦期的论证多少有些薄弱。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赵春青介绍,此后,发掘队又对新砦遗址进行了多次发掘,终于发现了二里头文化早期的遗存叠压新砦期遗存的地层关系。复原的数百件陶器,丰富了龙山、新砦、二里头三个考古文化时期的器物群,更加清晰地显示了三者之间陶器的嬗变关系。此后进行的十多个碳十四测年数据,也支持了新砦期晚于龙山文化的相对年代关系,从而证明新砦期确实存在。

内容版权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网上整理转发,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管理员进行删除。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renwujianjie.cn/xiachaogushi/370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