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的故事:大禹一斧一尺治好了华夏大洪

时间追溯到4615年前,涿鹿之战中,黄帝轩辕氏擒杀了蚩尤,统一了中原各部落,成为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尧、舜、禹、汤等都是他的后裔。

黄帝在位时间很久,国势强盛,政治安定,文化进步,有许多发明和制作,如文字、音乐、数学、宫室、舟车、衣裳和指南车等。

那时候有个规定,禅让制,谁的德行高为人民做出的贡献大就可以当老大。也许就是崇尚道德的缘故吧,圣人辈出。

谈起治理洪水还要从尧帝之前黄帝之孙颛顼时期的共工氏开始说起。共工氏姓姜,是炎帝的后代,祝融的儿子。

炎帝,华夏族神农部落首领,母系社会女首领华胥氏之子、母系社会走婚的男性少典之父伏羲孙子,母系社会神农氏(炎帝)和父系社会黄帝是兄弟。

共工氏的祖祖辈辈都是跟水打交道的,积累了丰富的治水经验。治水取得了一些成绩,这让他非常骄傲,觉得自己的功劳特别大,大到应该由他来当首领,共工氏这是要跟颛顼争夺帝位。

由于,洪灾还没彻底平定,共工氏的心思就不在治水上了,因此也就失去了民心,失去了争夺帝位的资格,还被革职,连治水官员都做不了了。

到了尧帝的时候,中原地带洪水泛滥,淹没了田舍,人民流离失所,背井离乡,灾难不断。在这种情况之下,尧决心要消灭水患,于是就开始访求能治理洪水的人。

鲧(gun),大禹的父亲,也是黄帝的后代,贵族之后,曾经是共工氏手下的得力助手,有能力有经验。

为了解除水患,尧召开了部落联盟会议,请各部落首领共商治水大事。大家公推鲧去办理。

开始,尧不赞成,说:鲧很任性,可能办不成大事。但是,大鲧去试一试。

按照当时部落的习惯,部落联盟首领的意见与大家意见向左时,首领要以大家的意见为主,尧只好勉强同意鲧去治水。

鲧到治水的地方以后,沿用了过去共工传统的水来土挡的办法治水,也就是用土筑堤,堵塞漏洞的办法。

他把人们活动的地区用围墙的方式围起来,洪水来时,就不断加高加厚土层。

但是由于洪水来势凶猛,不断冲击土墙,结果弄得堤毁墙塌,灾难更加严重。

鲧治水九年(虚数,很多年),劳民伤财,结果,成效甚微,并没根治水患。

舜接替尧做部落联盟首领之后,亲自巡视治水情况时,他见洪水不断,鲧对其却束手无策,灾难频繁,于是,把鲧办罪,关在羽山,终老不得外出(有说,被处死在羽山)。

禹是鲧的儿子,天资聪慧,从小跟着父亲到处治理水患,对洪水有自己的一套见解,并不像父亲那样刚愎自用。并且,名声非常好,德行也很出众,不追求个人得失。

于是,舜帝命鲧的儿子禹继续治水,并派商族的始祖契、周族的始祖弃、东克族的首领伯益和皋陶(gao yao)等人前去协助。

禹领命之后,首先寻找了以前治水失败的教训。得出了合理治理水患的方法:在父亲筑坝堤的基础上,增加了洪水疏导的策略,防守疏导相结合,以疏导为主,寻找洪水的发源地。进行疏导防范,而不是洪水来时的防御。

当然,那时候没有现代人高峡出平湖,旱涝保收的能力,旱季储水放流抗旱,讯时截流储水防涝,确保上游下游地下水系常年保持平衡,只是以防洪为主。

策略制定之后,大禹接着就带领契、弃等人和徒众助手一起跋山涉水,把水流的源头、上游、中游、下游,山河大地仔细的考察了一遍,并在重要的地方堆积一些石头或砍伐树木作为记号,便于治水时作参考。(为其当首领后划分九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当时的工具简单,但是,禹手上有两件东西从不离身,一个就是开山的石斧和测量高度的尺子。

据说有一次他们走到山东的一条河边,突然狂风大作,乌云翻滚,电闪雷鸣,大雨倾盆,山洪暴发了,有些人在咆哮翻滚的洪水中淹没了。

后来有人就把这条河叫徒骇河(在今山东禹城和聊城县一带)。

考察完毕,大禹决定用疏导的办法来治理水患。

他亲自率领徒众和当地百姓(当时,禹的名声很好,对于当地百姓,一呼百应),带着简陋的石斧、石刀、石铲、木耒等工具,开始开山修渠,很快,洪涝得以治理。

还有一次,他们来到了河南洛阳南郊。这里有座高山,属秦岭山脉的余脉,一直延续到中岳嵩山,峰峦奇特,巍峨雄姿,犹如一座东西走向的天然屏障。高山中段有一个天然的缺口,涓涓的细流就由隙缝轻轻流过。

但是,当特大洪水暴发时,河水就被大山挡住了去路,在缺口处形成了游涡,奔腾的河水危害着周围百姓的安全。

于是,大禹决定集中治水的人力,在群山中开道。

以当时的工具,艰难程度可想而知。石器、木器、骨器等工具一件件被损坏。人有的被山石砍伤了,有的上山时摔死了,有的被洪水卷走了。

但是,他们仍然毫不动摇,坚持劈山不止。在这艰辛的日日夜夜里,他们露宿野餐,粗衣淡饭,风里来雨里去,扎扎实实地劳动着。尤其是大禹,起早贪黑,兢兢业业,腰累疼了,腿累肿了,仍然不敢懈怠。脸晒黑了,人累瘦了,甚至连小腿肚子上的汗毛都被磨光了,脚指甲也因长期泡在水里而脱落,但他还在操作着、指挥着。

在他的带动下,治水进展神速,大山终于豁然劈开,形成两壁对峙之势,洪水由此一泻千里,向下游流去,江河从此畅通。

水系有主流、支流之分,他们把主流加深加宽,把支流疏通,与主流相接,使所有支流的水,都归主流。(城市下水道不也这样的道理?)

同时,他们把原来的高处的堤坝修的更高,把原来低地的河道挖的更深,便自然形成了陆地和湖泽。

他们还把这些大小湖泽与大小支流连结起来,洪水就能畅通无阻的流向了大海。

大禹带领大家花了十三时间,凿了一座又一座大山,开了一条又一条河渠。

最后,终于用筑堤加疏导的办法治水成功,平定了困扰人们几百年的洪灾。

由于禹的功绩伟大,大家都尊称他为大禹。四千多年了,他的故事一直在流传,而且还将一直流传下去。

据考证,当时大禹洽水的主要地区,大约在现在的河北东部、河南东部、山东西部、南部,以及淮河北部等地区。

现在,到处都有关于大禹的遗迹和传闻!

安徽怀远县境内有禹墟和禹王宫;

陕西韩城县有禹门;

山西河津县城有禹门口;

西夏县中条山麓有禹王城址;

河南开封市郊有禹王台;

禹县城内有禹王锁蛟井;

湖北武汉龟山东端有禹功矶;

湖南长沙岳麓山巅有禹王碑;

四川南江县还建有禹王宫;

河南洛阳有大禹开凿龙门的传说;

这些遍布中国的大禹遗迹,记刻着他的丰功和人们的思念。

大禹是我国古代伟人中最受人们崇敬的一个。

技术先进、资金充沛的今人还不如一斧一尺治水的大禹,问题出在哪里,不是一目了然吗?

内容版权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网上整理转发,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管理员进行删除。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renwujianjie.cn/xiachaogushi/358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