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的商品交换早在母系氏族公社时期就出现了。最初,由丁生产力极端低下,社会生产和分工都极不发达,能够用来交换的产品不多,交换只是偶然发生的行为。《易 系辞下》云神农氐时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孟子 公孙丑下》云:古之为市者,以其所有,易其所无说明这些商品交换活动还处于以物易物的初始阶段。
到了父系氏族公社阶段,原始的交换活动不仅在氏族部落之间、家族之间进行,而且个体生产者之间的交换活动也逐渐发展。大汶口。中随葬品有石器、玉器、骨器、陶器、象牙器、绿松石、猪头、鳄鱼[等各种各样的物品。这些物品绝非全部为死者或他的家族生产,其中有许多当是通过交换取得。1975年在青海乐都柳湾墓地的墓葬中,发现有海贝、石贝、骨贝等随葬品,很显然这些海贝是与外地交换而来。
真正的商品交换是在货币出现后才逐渐发展起来的。我国的货币大约出现在商代,最初的货币是贝□商代后期贵族经常将贝用作赏赐品。铜器铭文所载赏贝数目不等,少者一枚,多者三枚,五枚乃至于20多枚。贝既然成为赏n品,就必定产生固定的计量单位。甲骨文、金文和文献均记载,贝的单位是朋。固定计量单位的形成是贝担负货币职能的前提条件。
西周时期商贾多隶属于贵族,交换媒介是贝和一定重量的铜块。铜器铭文中有王锡金百酹和取遗五酹的记载。锏器铭文中还记有用玉器等物和贝交换的事实。
春秋时期,商业得到迅速发展.西周以来工商食官的制度遭到破坏,独立从事商业活动的商人阶层开始活跃起来。据文献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均出现了不少著名的大商人,如郑国的弦高、越国大夫范蠡、孔子的弟子子贡等^叔向谈到晋国大商人能行诸侯之贿,而无寻尺之禄。可见大商人在各诸侯国政治、经济生活中占据一定地位.在商业比较发达的郑国,公家同商人曾订立盟约,尔无我叛,我无强贾,毋或夺。尔有利市宝贿,我勿与知。有的国家制定了通商惠工、轻关易道,通商宽农的政策,所有这些均说明商人及商业活动在春秋各国已成为与国家政治、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阶层与行业了。
随着商业的发展,春秋时期一些诸侯国的国都和重要城市都辟有相当规模的商品市场。《战国策?东周策》说齐桓公宫中七市,女闾七百,《左传》昭公三年记载齐景公对晏子说的话子之宅近市,漱隘嚣尘,不可以居,晏婴向叔向谈过:国之诸市,履贱踊贵,皆表明齐国国内商业市场之多。
春秋时期,金属货币已大量流通。侯马晋国铸铜遗址不仅发现了铜币空首布成品,而且还发现大批空首布内范。春秋中期,中原地区的墓葬中,殉贝还普遍存在。春秋晚期,随着铜币代替贝币并广泛流通,殉贝就少见了。
战国时期商品经济得到空前发展。这一时期商品生产的发展,商品交换活动和商人队伍的扩大以及由此产生的大商人垄断市场,工商业城市的兴起和繁荣,金属货币的广泛流通,高利贷的盛行和券的普遍使用,都是舂秋时期所不曾有过的。
战国时期,农林牧副渔和手工业产品大量投人市场。《荀子》说当时北方的走马、吠犬,南方的羽翮、齿革、丹沙,东方的织物和鱼盐,西方的皮革、文旄,都出现在中原的市场上。
商业交换的兴盛,商人队伍日益扩大,在交通便利,经济繁荣的三晋、周、鲁等地,居民中商贩为业者占有相当比例□大商人白圭根据人弃我取,人取我与的原则,丰年收购粮食,抛售丝、漆、茧,荒年时又售出粮食而收进帛、絮。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商人对扩大商品流通起到了较大的积极作用。
随着商业活动的发展,一些著名的大城市发展成为交换中心。周都洛阳,魏都大梁,韩都阳翟,齐都临淄,赵都邯郸,宋国的陶,卫国的灌阳,楚国的郢,秦国的雍、咸阳等。都是当时著名的工商业城市。
战国时期金属货币种类繁多,三晋以铲状铜质布币为交换媒介。燕、齐以铜质刀币作交换媒介。楚国通行郢爰金币,还有贝形铜币,称蚁鼻钱。两周与秦地区流通方孔圆钱,秦统一全国后,就以这种圆形方孔币作为统一货币颁行全国。
战国时期,度、量、衡作为交换工具有较大发展,流传至今的有铜尺、铜权、铜量等实物,于此可见战国商品交换繁荣的一斑。随着交换的扩大,战国末期各国度、童、衡渐趋一致。
与货币加速流通的同时,高利贷资本也活跃起来,作为买卖或借贷凭证的券逐渐普遍使用。舂秋时期借贷已盛行,但多是实物借贷,金钱借贷是战国才开始出现的。《秦律》中还提到官府放偾的情况:府中公金钱私贷用之,与盗同法。
战闹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改变着先秦时期长期形成的单一的经济结构,不断促进先秦传统政治与经济的变革,为社会进步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