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夷是谁?颛顼的老师伯夷是个什么样的人

颛顼的老师叫“伯夷父”,也叫“伯夷”,是上古著名贤人。此“伯夷”并非西汉司马迁史记・伯夷列传》中春秋初年“孤竹国”的“伯夷”,所以上古之书以“伯夷父”加以区别。

伯夷姓“姜”,为炎帝后裔、“共工”兄弟之孙,曾担任颛顼的“大祭司”和“太岳”。

“太岳”即“华山”,山高接天、可通天神。炎帝的后裔都崇拜天神,而华山在他们的眼中为天下第一高峰,所以称之为“太岳”。因祭祀天神的缘故,颛顼创制了“太岳”官职,伯夷即为第一任“太岳”。从那以后,伯夷的“太岳部落”每迁至一地,都不会丢掉崇拜山岳的传统,于是中国就产生了以“太岳部落”为中心、东南西北最高峰的“四岳”。“太岳”华山为“西岳”,其它分别是:“东岳”泰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

因为有了“四岳”之名,尧的时候就设置了“四岳”官职,由伯夷或他的子孙担任。“四岳”不仅分管四座神山的祭祀,也同时还管理四个方向的大小部落首领。至于“四岳”究竟为伯夷子孙中四个人的官职?还是伯夷一个人官职?尚有异议。

伯夷

伯夷自古被认为是品德最为高尚之人,不仅是颛顼的老师,而且在“尧”的时候辅政,为尧“典三礼”、“定五刑”,掌管礼仪。“尧”曾经想让位于伯夷,伯夷不肯接受“尧”的禅让美意,推荐了“舜”。“舜”当政的时候,任命伯夷为“秩宗”,管理“礼部”。“舜”派大禹治水,伯夷作为水神共工之后,也很善于治水,又尽心辅弼,成了大禹的心腹之臣。

伯夷本为炎帝“姜”姓,子孙繁衍出“齐、吕、申、许”等四支后裔,这四国也都姓“姜”。为嘉奖伯夷,“舜”晚年之时,将“吕”地分封给伯夷,并封他为“吕侯”,伯夷被尊为“吕”姓始祖。春秋之时,著名谋士姜太公“吕尚”,就是他的后人。

伯夷辅佐颛顼的时候,儿子“西岳”生了“先龙”,先龙的后代子孙便是“氐(dī)羌”。

“氐羌人”姓“乞(qǐ)”,在甘青高原之交的黄河上游及渭水上游一带繁衍生息,后来向四方迁徙。

“氐羌”是“氐族”和“羌族”的祖先。

一部分“氐人”居住在西北一带,于汉魏时期形成“氐族”,由于长期与汉族杂居,过着农耕定居的生活,虽在西晋末年曾加入“五胡乱华”行列,但到唐代时候,已经融入了“华夏族”汉人;一部分属于“氐人”系统的“白人”则向西南而去,迁入川西、滇北、滇中,成为西南少数民族。

“羌人”有的向西南迁移,后来形成了西藏地区的古“吐蕃”、“苏毗”、“羊同”及域外许多种族的羌人;有的仍然留居发祥地“甘青高原”,成为许多种族的羌人。今河西走廊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上古有“乌孙”、“月氏”、“塞种”等国,都是羌人。悲惨的是,商代以后产生了作为奴隶的“只羌”。“只羌”不仅被当成牲畜使用,还被作为祭品,有甲骨文记载,商代一次祭祀活动,就杀祭羌人三百多。如此残酷的原始奴隶制度,西藏居然延续了几千年,直到公元1951年才被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废除。

颛顼塑像

西北部分的上古羌人,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游牧,有些成为不同族群的凶悍“戎人”。

“姜”与“羌”二字古音相通,但无论是“九黎”和“三苗”形成的羌人,还是“氐羌”形成的羌人,还是“蚩尤”与“氐羌”后代通婚形成的羌人,都是炎帝血脉。

炎帝的支脉――伯夷父的后代“氐羌”,是一群人数众多,迁徙分布范围广,影响深远的古老民族,也是构成多民族华夏之国的重要骨干。今日,无论是中原或边陲,还是西藏或新疆,都是远古“氐羌人”的活动之地。

内容版权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网上整理转发,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管理员进行删除。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renwujianjie.cn/xiachaogushi/332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