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宾王讨伐武则天兵败后去哪了?

骆宾王(约627―约684年) 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人(今中国浙江义乌)人。唐初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唐龙朔初年,骆宾王担任道王李元庆的属官。后来相继担任武功主簿和明堂主簿。唐高宗仪凤四年(679年),升任中央政府的侍御史官职。曾经被人诬陷入狱,被赦免后出任地方官临海县丞,所以后人也称他骆临海。武则天光宅元年(684年),徐敬业(中国唐代反抗武则天专政的军事首领,唐初名将后代,是开国元勋英国公徐世薜某に铩W婕曹州离狐(今山东鄄城西南)。曾历官太仆少卿、眉州刺史等。)起兵讨伐武则天骆宾王为之起草了《讨武氏檄》。

骆宾王在京期间,正好亲眼目睹了武则天废帝夺权,大开杀戒,武氏势力四处横行无忌的种种恶行。骆宾王恪守儒家的清规,对武则天的所作所为,当然视为叛逆,决不会与她同流合污。

公元684年,骆宾王带着满腔的国事忧伤和在京中所见所闻滋生的郁勃之气,离京南下,停留在扬州,和徐敬业等人聚合密商,准备武装讨伐,推翻武则天。最终讨武兵败,逃亡不知所终。对于骆宾王的下落,众说纷坛、莫衷一是,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

一、被杀。《旧唐书・骆宾王传》和《资治通鉴》都持此说。

二、逃亡。郄(qiè)云卿《骆宾王文集序》,《新唐书・骆宾王传》,都说骆宾王兵败逃亡。

三、投水而死。据唐代小说家张|(zhuó)《朝野签载》记载“骆宾王与徐敬业兴兵扬州,大败,投江水而死”。

四、流传最广的是灵隐为僧说,事出唐人孟索的《本事诗》。说扬州兵败若干年后,诗人宋之问贬职江南,夜游灵隐寺。但见月光如水,四周一片寂寥。因作诗云:“鹰岭郁Gi(tiáoyáo,高远的样子),龙宫锁寂寥。”反复吟诵,但后联就是续不上来。这时室内有一老和尚,在禅床打坐,见宋之问行吟甚苦,因代续曰:“楼观沧海日,门听浙江潮。”宋之问一听大喜,于是把全诗缀成。反复吟思,觉得和尚所赠联实为全诗警策。次日一早,宋之问再去拜访,则老和尚已不见踪影。询问寺僧,原来续诗者竟是大名鼎鼎的骆宾王!这个传说为后人广泛采纳,宋代晁公武的《郡斋读书记》、宋代诗人尤袤的《唐诗纪事》、元代诗人辛文房的《唐才子传》,都持此论。明代胡应麟、吴之器、陈熙晋等人,为骆宾王作传时,也引用了这则故事。但细察详情,并无实据。宋之问和骆宾王是诗友,骆宾王文集中今收赠宋之问诗三首,诗中称宋之问为“故人”,可见私人关系非同一般。而今异地重逢,岂有晤面不识之理。且宋之问贬职江南,已是武则天去世以后的事。其时朝廷正在为骆宾王恢复名誉,如果他还在人世,肯定会成为天下轰动的新闻。即使骆宾王为避尘世的烦嚣,不愿显身现形,但宋之问声张出去,定然会被众多文史家笔录,但并未见这种情况。所以灵隐为僧的传说,仅是人们怀念骆宾王而编织出来的一段文坛佳话,并非实情。

内容版权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网上整理转发,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管理员进行删除。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renwujianjie.cn/tangchaogushi/328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