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大诗人李白趣事逸闻介绍

李白趣事

李白的一生多姿多彩,相比起很多人平淡甚至平庸的一生来说,李白这个大诗人有着太多的趣事可以讲述,这里小编就介绍其中的几个,铁杵磨成针的故事大家都知道,这里就不说了,下面主要来说说他“谪仙人”和“有景道不得”的趣事。

谪仙人李太白

据说当年李白从24岁的时候就出门游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到30岁的时候他来到了当时的政治中心长安,他从小就有着匡扶社稷的理想,所以到了长安之后拜访了很多的达官显贵,但是没人愿意推荐他。直到有一天李白和朋友一起去到紫极宫游玩,碰上了当时的文坛领袖贺知章贺知章对于这个名声渐起的小辈也比较重视,再看到李白仪表不凡,风姿卓越,所以就邀请他一起来喝酒。结果买酒的时候发现身上没钱,贺知章有点尴尬就把自己衣带上的金龟给取了下来,拿它去换钱,李白还劝阻他:“这是朝廷给的,怎么好拿去换酒呢?”但是几人都没有带钱,所以只好这样。之后李白拿出自己的诗歌请贺知章指点,贺知章读完《蜀道难》顿时觉得李白的这首诗实在太好了,等到读完《乌栖曲》贺知章不禁感叹李白是天上的谪仙人啊,才华不是凡人可以比拟的。因此李白的“谪仙”之名就传开去了。

后来李白依旧不得重用就离开长安继续游山玩水,有一次就和几个好友一起来到了黄鹤楼,一般来说来到这种名胜古迹文人墨客总是会在上面题诗,但是到了这儿李白面对着无限的风光,刚想提笔作诗就看到了当年崔颢留下的那首《黄鹤楼》,读罢此诗,李白就把笔给放下了,感叹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李白的生平

李白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在中国诗歌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是唐诗的巅峰存在。李白的为人豪放不羁,喜欢喝酒作诗,尤其是喝完酒之后经常诗兴大发,将自己的豪情诉诸笔下。

李白的画像

李白出生于701年,具体出生地点已经很难考证了,现在也有不少地方在争李白故乡这个名头,而且他的出身也相当离奇,家世、祖上都没有什么记载,有的说他的祖上是李建成或是李元吉。李白小的时候就非常聪明,在15岁的时候就能做诗赋,而且他非常喜欢剑术,剑术独成一家。

在24岁的时候李白离开了故乡来到了蜀地,在蜀地游览了一番之后出蜀,在27岁的时候经过好友孟浩然的介绍成为了前宰相的孙女许氏的丈夫,从此在安陆定居。李白一直想要进入官场,曾多次上书想要求见当地的长史但是因为遭到别人的诽谤都没有成功,后来30岁的时候游于长安,辗转于王公贵族之间都没有收获,失意潦倒的李白最后选择了回到安陆家中,隐居生活。

恰好之后唐玄宗崇尚道教,而李白自己也深受道教影响,在一次玄宗狩猎的时候,献上了《大猎赋》正好契合当时玄宗的心情,之后得以进入长安,受到了贺知章等人的称赞,但是依旧没有得到重用,因此发出了“行路难”的感慨,离开了长安,前往山东一带。后来因为贺知章等人的推荐,李白终于得到了唐玄宗的信任,但是唐玄宗也只是把他当成一个宫廷的文人,根本不参与什么朝政。之后因为在安史之乱以后参与到诸王叛乱,虽然被免于一死,但是还是被发配到了夜郎,之后在762年的时候病逝于床榻之上。

李白很忙

李白被后人誉为诗仙,所写的诗歌飘逸空灵,极具美感。但在千年后的今天,大家却纷纷称李白为预言帝,并调侃李白很忙,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只要一有大事件发生,网友们就能找出李白所写的预言藏头诗,一时间真的是哪里都有李白的存在。

唐代大诗人李白

在2008年时,我国发生了一些大事件,比如北京奥运,四川地震之类的。这些大事件都是网友重点关注的对象,同时,网上也开始流传一首名为《兰舟寺》的预言藏头诗,传为唐代大诗人李白所写。只要将诗歌的每一句开头第一个字连起来,就可以得出一句预言。《兰舟寺》的藏头词便是“北京奥运”,这个现象引起了众多网友的关注,大家纷纷转发调侃。

在接下去的日子里,只要有大事件发生,就一定会有网友找出李白所写的预言藏头诗。例如马航失联、文章出轨等等,李白预言了无数的社会热点事件,一时间李白成为了传说中的预言帝,大家纷纷表示李白真的很忙,哪里都需要他来预言。

李白很忙这其实是一个网友恶搞的社会现象,千百年前的李白可没有预言未来大事件的能力,要是李白真的有预言能力,估计会最先预言一下自己未来的发展运势吧,而非关心离他已经上千年的今天。这些所谓的预言藏头诗,字里行间根本没有李白诗歌的风格,反而比较像一首打油诗,而不是有着极高文学造诣的诗歌。所以说,这些所谓的预言藏头诗统统不是李白所写的,只是有网友借李白的名字来提高这些预言藏头诗的知名度,引更多网友的注意,谁让李白是民间知名度最高的诗人呢。

关山月 李白

唐玄宗时,唐代虽处于兴盛时期,但边关塞外却一直没有安宁过。被称为诗仙的李白曾经游历大江南北,在经过塞外时,李白看到国家虽然富强,但这富强却不包括边塞地区,许多戍边的将士因保卫国家而死。李白有感而发写下了著名的《关山月》一诗。

《关山月》

《关山月》这一首诗歌,主要描写了离家千里保卫边疆的戍边士兵与苦苦等待士兵归家的妻子之间的思念之情,同时也从侧面表达出了战争给那些百姓带来的痛苦和不幸。在诗歌开头的前四句便写了“关”、“山”、“月”这三样最典型的边塞景物,构成了一副壮丽辽阔的边疆风景。李白用他极为丰富的想象力将天山跟云海结合在一起,气势磅薄,也将诗歌的意境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诗人从边关的风景,联想到了边塞战争时的场景。无论是汉高祖刘邦当时在边塞被匈奴围困,还是现在唐朝军队与吐蕃的连年之战,都为边塞带来了一股苍凉之感。诗人又从战争想到戍守边关的将士们,是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去保卫边疆的安宁。常年戍守边关的将士们,也会思念家中的亲人,思念故土,但他们却只能抬头看看挂着天上的月亮,来抚慰自己的思乡之情。而苦等边关将士们归家的妻子们更是如此,她们不知道远在千里之外的丈夫是否安全,一切一切的担心只能化作一声叹息。

诗人李白以极其恢弘的写法,感慨了战争的残酷。同时,诗人更是放眼于边塞不休止的战争,揭露出战争带给战士以及战士亲友的痛苦。

独坐敬亭山 李白

素有诗仙之称的李白,他有着远大的人生目标和抱负,但却一直怀才不遇,无法实现自己心中的理想。这种怀才不遇的心情,在李白远离京城十多年后到达了顶点。从他所写的《独坐敬山亭》中,我们能够窥的李白当时无奈而落寞的心情。

《独坐敬山亭》

其实,大诗人李白还是有过一段为官的经历的,公元742年即天宝元年,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唐玄宗翻阅了李白的诗集,当即惊为天人,封李白为翰林,让李白随时侍奉在自己左右。但唐玄宗对李白的赏识引起了一些人的嫉妒,那些人纷纷在唐玄宗面前诋毁李白,李白才当了没多久的翰林,就被放逐出了京城,远离了政治中心。

而《独坐敬山亭》这一首诗就创作于公元753年即天宝十二年,根据时间来推算,李白那时候已经远离京城十二年了。李白出门远游的十二年里,发生了许许多多的事情。长期漂泊无依的生活,使李白尝遍了人世间的辛酸苦楚,看透了世态炎凉。虽然李白的性格一直都是如此乐观豁达,但心中还是会有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以及一丝丝的孤独之感。

从《独坐敬山亭》一诗中,我们能够很明显的体会到诗人的孤单、寂寞以及落寞的心情。诗中所写的意象,如飞鸟、孤云、敬山亭等都是孤孤单单的,形单影只,正如诗人自己。李白在那时已经不复当年的风采了,他独自一人来到敬山亭,独自许久,触景生情,感到十分的悲凉。李白看着眼前的风景,于是借景抒情,抒发自己心中的孤独与无奈之情。

内容版权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网上整理转发,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管理员进行删除。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renwujianjie.cn/tangchaogushi/198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