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出于什么样的考虑选出了伴食宰相?

唐王朝皇帝李隆基,在任期间的宰相多半是两个一起,美其名曰减轻负担,实质上是互相牵制,以达到平衡,防止出现一相独大的情况。但其中著名的伴食宰相,也是出自玄宗朝。

卢怀慎出身于范阳望族卢氏,祖父曾任职灵昌,所以,也有人称他为灵昌人。他原是检校黄门监,大致相当于最高监督长。

公元713年,开元元年玄宗升他摄理检校吏部尚书兼黄门监,通俗意义上的宰相。卢怀慎为官是十分清廉的,为人也很谨慎,节俭朴素,从不经营家产,虽然已经当上了宰相级别的高官,但是他所有的俸禄,他只要手上哪怕有一一丁点,也会发放给自己的亲朋友故旧,结果自己家的妻儿老小就常常挨饿受冻,住的房子也是破破烂烂,连最小的风雨都挡不住。按说这样的清官应该是后世最起码是当世人的楷模。唐玄宗的提拔也的确体现了人性化的考虑。一来提高卢大人的生活,二来也可以为百官做个表率,当官得为民作主,不可中饱私囊,你看人家卢大人,多好的表率?

当然,他在任期间,也推荐了一些有才能的人。

只是,就是这样一个清官,他的政务真的不堪恭维。紫微令姚崇的儿子死了,得回家操办丧事,请了十天假。按理来讲,有两个处理事务的高层,应该不至于出现政务堆积如山的事情。可是,卢大人面对如山案牍,无法下手,根本没办法裁决,卢大人是深感担忧,于是整理衣冠,进宫面圣。唐玄宗很是奇怪,很不高兴地说:“我把天下事交给姚崇,而把你安置在可有可无的位置上!”很无奈,也很气愤,这话里话外地透出不满。

姚崇回来后,三下五除二,速度飞快地处理完了。

卢大人和姚崇同时当宰相,他自己知道自己的才干是比不上姚崇的,所以他每次遇到事情,都不敢表示意见,推给姚大人决定,所以就连当时的人们都称他为伴食宰相。

伴食宰相,说的客气点,还是个宰相,说得难听点,就是个饭桶,除了陪人吃饭外,没有别的功用。只是后世的司马光却为他打抱不平,说他是完美无缺的君子。事实上不止司马光,他在后世的礼遇也非常之高。

依照史册所记,卢怀慎大人有两大优点。一,所有俸禄都给了亲友,全家挨饿;二是繁重的政务文件,他不知道如何处理,向皇帝请示。不知后世看官如何评论,反正在我个人看来,连全家的温饱都没办法解决的人,事实上他不是没办法解决,他是无视,这样的人有责任感吗?再说了,身为宰相,要有处理事务的能力,不敢说个个高明,但最起码不会害怕到请皇帝裁决,连自己的能力都没法相信的人,当什么百官统率?

这样也许是种苛责,正如司马光所说,贤能的人当权,做部属的人,如果干扰,牵制,摧毁,以这样的方式来博取美名,那么就是罪人。他的不作为,正是对姚崇的无限肯定。但既食君禄,就该与君分忧,如果既能举贤荐能,正直能言,又有所作为的话,岂不两全?

内容版权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网上整理转发,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管理员进行删除。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renwujianjie.cn/tangchaogushi/198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