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岩是晚清时期红顶商人的代表人物,他在波谲云诡的晚清时局中,利用政府关系,官商结合,大发其财,一跃成为声名显赫的商界巨贾和朝廷显贵,从钱庄学徒到大清首富,胡雪岩的成功之巨让人欣羡,他所创立的金字招牌"胡庆余堂国药号",树立了"诚信"、"戒欺"的典范,广施善举,更为他赢得了大清首善的美称。
然而,随着靠山的垮台,生意上遭遇的"滑铁卢",胡雪岩的商业帝国也迅速败落,他本人也在失败中郁郁而终。
中国古代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人的地位并不高,名声也不好,但历史上却不乏杰出的大商人,孔子的学生子贡就是商人,春秋战国时期的范蠡、弦高也是有名的商人,司马迁的的《史记》中还有《货殖列传》一篇,专门为商人立传,到了近代,商人的社会地位和作用越加凸显,胡雪岩即是清代商人中的代表人物。
清道光三年(1823),胡雪岩出生于安徽省绩溪县十都湖里村,后来寄籍浙江杭州,胡家是耕读世家,胡雪岩的父亲胡鹿泉是一位乡村名士,隐居不仕,过着耕读自给生活。胡雪岩小名"顺官",意为"乖巧孝顺的孩子",成人后取名光墉,字雪岩,他在家中排行老大,另有兄弟四人,他从小聪明好学,父亲对他的期望很大,临终前曾对家人说:"欲兴吾家,其惟顺儿乎",希望他能振兴家业。
父亲去世时,胡雪岩才12岁,小小年纪便要扛起家庭重担,后来在亲戚的介绍下到杭州的"信和钱庄"当学徒,由于办事勤快,聪明伶俐,他很快出师,并被升为跑街。在这期间,他接济了准备进京捐官的福建人王有龄,把手头上刚收到的一张500两的银票借给了他,两人结成患难之交,胡雪岩却因此被赶出了钱庄。王有龄发迹后,不忘旧恩,在他的帮助下,胡雪岩开办了第一家钱庄"阜康银号",后来发展成"中国第一巨号"的钱庄巨头。随着王有龄官职的提高,胡雪岩的生意也越做越大,被委以"办粮械"、"踪理漕运"等重任,大发战争财,又开设了钱庄、当铺、药铺,经营丝、茶等生意,迅速暴富。
然而好景不长,胡雪岩的商业帝国很快遭遇了"滑铁卢",最终败落。1883年江南的生丝大战即是他生意败落的导火线,当时江南所产的生丝60%出口外国,但长期为外商垄断,胡雪岩不甘于此,和洋商展开了拉锯战。
1882年生丝将出时,他找人收购了几乎所有的生丝,以致洋商"欲买一斤一两而莫得"。洋商只能托人找胡雪岩商谈,愿意加一千两买走,但因和胡雪岩的目标价相差两百万两而未谈成。
在胡雪岩垫付了80万两后,盛宣怀更是大肆宣扬胡雪岩因生丝投机失败,生意亏空,难以为继,致使储户们纷纷提款,引起挤兑风潮。在这多重打击之下,阜康钱庄的各个分号纷纷倒闭,清廷下令抄家,逮捕胡雪岩的命令还没执行时。胡雪岩便郁郁而终,终年6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