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期,日本在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冲击下所进行了一场,由上而下、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全盘西化与现代化改革运动。
这次改革始于1868年明治天皇建立新政府,日本政府进行近代化政治改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经济上推行“殖产兴业”,学习欧美技术,进行工业化浪潮,并且,提倡“文明开化”、社会生活欧洲化,大力发展教育等。最终,这次改革,使得日本成为了亚洲第一个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更使其逐渐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
自此,中国与西方的差距,也让国人有了学习的对象及动机,于是,民众纷纷呼吁:要对旧制度进行改革。这其中,呼声最高的改革就是“立宪”,后人,将这些主张推行改革的大臣也称为“立宪派”。在当时的环境下,“立宪派”的臣民有很多,不单单包括留洋的学生及新式学堂的学生,还包括当地的士绅、富甲。
光绪二十七年,当慈禧老佛爷带着光绪帝还在西安避难之时,改革就已经悄悄的开始了。最重要的一项改革,应该是改革应付外国事务的部门,这个部门后来被改名为“外务部”。由于,国内的义和团运动,西方人急切需要清政府建立一个对接部门来处理西方人的需求,外务部就是在这种压力下成立起来的。
可是,之后的改革停滞不前,最大的变化就是改变官员制度,或者宣贯一下当年戊戌变法的内容。有了这股学习变法的浪潮,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异常兴奋,立即鼓吹变革,在社会上制造舆论,让大家都参与到这场变革中来。在全民都被调动起来的时候,朝廷单单改一下官员制度已经不能让大家满意了,所有,必须大力推动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