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皇帝,儒家眼中的明君

历史上的今天,1850年3月9日,大清咸丰皇帝即位。

流传比较久的故事,就是道光选择嗣君的故事。当时两大候选人,一个是恭亲王,另一位就是咸丰帝。

咸丰帝和恭亲王自小都由恭亲王奕訢生母静贵妃抚养,两人一起读书,一起练武。《清史稿》记载,咸丰帝奕詝奕訢两兄弟小时候,“(两人)同在书房,肄武事,共制枪法二十八势、刀法十八式,宣宗赐以名,枪曰‘棣华协力’,刀曰‘宝锷宣威’,并以白虹刀赐奕訢。”

道光皇帝为两兄弟的枪法赐名曰“棣华协力”,道光最看重这兄弟俩,希望他们能同心协助,共同架驰好大清这艘船。只是由人掌舵,一直拿不下主意。

最后选储都是秘密进行,但清人笔记记载两个故事,来说明道光选择咸丰。

一是比武,道光让兄弟俩去打猎。奕詝因幼年坠马受伤,留下残疾,行动不便。当然,也不是说咸丰的骑射一点不行,因为终归咸丰是满洲人,从小训练骑射,清末民初学者宗彝就说:文宗虽体弱,骑术亦娴。

但论武看和谁比,咸丰肯定不是奕訢对手。奕訢是满载而归,咸丰是空手而回。但咸丰会回答,“现在正是春天万物复苏的季节,我实在不忍心伤害生灵,怕母兽腹中怀有子兽”。道光看到,咸丰是以仁义为怀。

二是比文,道光让兄弟两阐述未来治国方略,奕訢侃侃而谈,条理清楚,论理分明,讲的头条是道。道光再问咸丰,咸丰只是一个劲哭,不做回答。道光一再追问,咸丰是只求让父皇长命百岁。道光进一步感觉,咸丰以仁义为重。

按中国汉族儒家思想选择君主,仁义为唯一标准,道光最终选择由咸丰掌舵。但道光也非常明白,论能力,肯定是奕訢是强出很多,于是在立储诏书中,不仅指定咸丰为帝,而且点名封奕訢为王,由奕訢辅佐。可以说在立储诏书中封王,是以前绝无仅有的。

上边两个故事记载在《清朝野史大观》,属于私人的记载,官方并无记载。后人分析,也存在一些漏洞。如满洲是狩猎民族,很早就掌握在动物繁殖期不进行围猎。所以上边打猎比武的故事站不住脚。

但《清史稿·杜受田传》中指明,在道光选储过程中,咸丰的汉族老师杜受田出了很多主意。杜受田把咸丰打扮成汉族儒家立宪的仁义之君。而道光也从小受汉族儒家思想教育,可以说,在选储上,没有依据以前满洲的传统,选择能力强的来担当,而最终是按照儒家思想,去选择儒家理想的仁君。

如果咸丰生活在一个平和时期,他确实算是儒家标榜的仁君。但他的命运不济,赶上了史无前例的难题。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让他赶上了;西方列强入侵中国,这是三千年未有之变局让他摊上了;运营了三千多年的汉族儒家思想,已经无法应付当时的局面。所以,按照儒家思想治理,用儒家的仁君思想,是无法应付那时候的局面。

而对比,那时代的恭亲王以及宗室成员耆英更加了解西方文化,他们或许要掌权,可以换一角度,可能走出不同的道路。

内容版权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网上整理转发,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管理员进行删除。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renwujianjie.cn/qingchaogushi/231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