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十一年九月三十日,先行奉咸丰皇帝灵柩回京的两宫皇太后以“擅改谕旨,力阻垂帘”为由,下旨剥夺“赞襄政务八大臣”之载桓、端华、肃顺官职;夺去景寿、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军机处行走权力。在时任恭亲王奕訢的绝对支持下,“辛酉政变”正式爆发。
随后,两宫皇太后调回时任九门提督、正黄旗汉军都统、监管善扑营事的醇郡王奕譞,杀死肃顺;载桓、端华令自尽;景寿等五大臣被罢职、流放等等;彻底推翻了咸丰皇帝临终费心打造的政治格局。而后,以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恭亲王奕訢“议政”的政治格局正式形成,开始了对晚清政权的统治。
上述对咸丰皇帝的评价,出自《清史稿·文宗本纪》。不可否认,以赵尔巽为代表的满清遗老们,对于咸丰皇帝的评价还是比较中肯、客观的!就咸丰皇帝在位期间的内外交困、风雨飘摇来看,咸丰皇帝在执政前期依然能“任贤擢材,洞观肆应”;依然能大力推行改革、整顿吏治;有着年轻帝王锐意进取的可取之处。
其中,重用“敢任事”的爱新觉罗·肃顺,绝对是咸丰皇帝积极、正确的做法。
爱新觉罗·肃顺,郑亲王济尔哈朗一脉,这个自清朝建立之初就属远支皇室宗亲的世系,到晚清时期更是远到不能再远的皇室宗亲。如果没有“世袭罔替”的亲王爵位,济尔哈朗一脉恐怕早就没落。肃顺,作为第七代郑亲王爱新觉罗·乌尔恭阿的第六子,绝缘于亲王爵位的世袭,只得三等辅国将军的爵位。但肃顺的嚣张之处并不在爵位的高低,而在于朝廷官职的晋升。
在咸丰皇帝逃亡热河承德避暑山庄之前,肃顺在咸丰皇帝的绝对信任之下,已经身兼领侍卫内大臣、御前大臣、总管内务府大臣、理藩院尚书、镶黄旗汉军都统等数项实权官职。按照《爱新觉罗家族全史》的说法,此时的肃顺“上三旗包衣之政令与宫禁之治,凡府属吏、户、礼、兵、刑、工之事皆掌焉”,权倾朝野、一时无两。
就“赞襄政务八大臣”的强大组成和两宫皇太后对赞襄政务大臣的有效制约来看,咸丰皇帝临终对政局的安排,堪称完美。但是,咸丰皇帝对武装力量这一决定权力归属之关键因素的忽略,必然导致了咸丰皇帝政治夙愿的落空。除了咸丰皇帝临终安排的巨大忽略,肃顺等人“以宗室懿亲,不务安邦,但思擅政,何其跋扈不臣若此”的具体表现,未有效阻止两宫皇太后对恭亲王奕訢的拉拢和联合,未及时掌握武装力量,才导致了“卒之弄巧成拙,反受制于妇人之手”的必然下场。